晴時多雲

從小野的女兒說起

◎ 龍建旭

近日在臉書上常看到知名作家小野的一篇文章《年輕人不是用來操的》,筆者閱讀後很有感觸。

小野提到,他女兒拿到義大利米蘭工業設計學院的碩士文憑回到台灣找工作,到處碰壁,後來她試著不寫最高學歷,一再降低對薪資的要求,還是沒機會。她說:「這個環境會把滿腔熱血的年輕人變成了自我價值毀壞的卑微小動物,大人們卻又怪罪我們年輕人驕縱不耐操。其實我們很努力!」

筆者的感慨是,當整個社會不斷以所謂「成功」的例子教育下一代,只要努力就可以尋求自我實現的同時,現實的環境卻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半吊子的安全需求。年輕人初入社會,便發現自己踏入了失落的間隙,不但無所適從,且求助無門。認知的極大落差,讓年輕人成為老闆口中的「草莓族」,老闆成為年輕人筆下的「慣老闆」,久而久之,適應環境的人存活下來並成為二十年後的中堅份子,而空有理想的人始終沒有機會爬出夾縫。

雖然這看起來好像符合適者生存的定律,但是一個能力被限縮、理想被抹滅的社會,真的是我們想要留給後代的未來嗎?(作者為海外台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