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恒煒專欄》批余光中文言文邏輯

胡適之一九一六年發動文學革命,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這一場文言與白話的戰爭,在五四運動時勝負已分,白話文徹底打敗了文言文。一九二一年國民黨政府襲用胡適的「國語」給予白話文法定地位,「國語」遂而定於一尊。到了中共政權建立,「國語」為「普通話」所取代,文言文依然沒有取得主流地位。

文言與白話之爭,理應進入歷史。然而不,外文系出身的作家余光中最近又把文言文抬出來,背後當然有很強烈的大中國意識。余光中用文言文來對抗所謂「去中國化」的政治用心,因為太明顯而不可掩蓋;目前有本土社團出面吐槽,就知道余之揚文抑白,是政治化結果。

余光中政治化文言/白話,也就罷了,為了達到自己政治目的而信口雌黃,恐怕問題更大。余光中說:「學生讀進文言文,才能寫出流暢的白話文」,然後補充說:「文言文吃進去,可以吐出很好的白話文」。按余光中的語意,讀文言文「才能」寫出流暢的白話文,真的嗎?如果起胡適於地下,他一定不同意,會訓戒余光中好好讀讀他「文學改良」諸文章。

先問余光中的「文言文」要「文」到什麼時候?上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還是下及晚清民初林紓的桐城派古文?章太炎大弟子也是樸學大師黃侃的文言文標準是,「八部書外皆狗屁」,余光中自言勤讀的文言文,是「八部書」內?還是「狗屁」?

再者,讀文言文或可以是寫好白話文的充分條件,卻不是必要條件,更不是充要條件。白話文也好、白話詩也好,恐怕歐化、西化的影響遠大過文言文,余光中盛讚的魯迅早就踐履「歐化的國語文學」,按魯迅之見識,可說讀好外文才能寫好白話文。可見余光中「邏輯」不通。何況,中學生「文從字順」即可,誰說一定要當作家?文言文已自成一國曰「古代漢語」,真要有心鑽研文言文,孜孜矻矻、皓首不能窮,才知道胡適之言不我欺了。

余光中說:「文言文讀通的人,腦袋都很清楚!」這又不知何所據而云然?從文言、白話的論諍來看,恐怕剛好相反,不然為什麼吳稚輝主張把線裝書丟進茅廁?

余光中又說,五四運動提倡白話文的改革者如魯迅、胡適全都古文基底深厚,所以才能寫出優美的白話文。要問的是古文底子深厚的魯迅、胡適為什麼反對文言最力?不正是因為飽讀文言才知道文言之不可學?

還是引用余光中佩服的魯迅之言做結。魯迅說:「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在地下的魯迅八十年前給青年的意見,不啻回應「一入文人便無足觀」的余光中的最好教訓?「寫出漂亮白話詩」的余光中,早年反共、讎共,把提倡鄉土文學的打成「狼來了」,晚年卻「親共」起來,自己變成了「狼」!魯迅說「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對「行不顧言」的余光中,確是「生為考語,死為壽銘」。

(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