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跆拳倒

◎ 葉憲清

肩負倫敦奧運會奪金重任的台灣三位跆拳道選手,歷經激烈的肉搏廝殺後,最後曾櫟騁勇奪銅牌,而楊淑君及魏辰洋未能晉入八強。

台灣向來有跆拳道強國之稱譽,自一九八七年至二○○○年之十三年間,我國跆拳道選手參加歷屆世界跆拳道錦標賽以及世界盃跆拳道賽共奪取卅一面金牌,兩屆奧運會跆拳道示範賽(一九八八年及一九九二年)勇奪五面金牌。當時因跆拳道尚非亞奧運會比賽項目,教育部及全國體總並無特別關注,國人也關心不多,在跆拳道協會的自求多福,建構了僅次於韓國的世界跆拳道強國之地位。

二○○○年雪梨奧運會增加跆拳道比賽項目,跆拳道遂成為我國亞奧運會項目中重點項目。在體委會奪金政策下,無論是經費、人員、設施、國外參賽及移地訓練等挹注及支援,不但均倍增於往昔,而且比其他協會有過之無不及。二○○四年雅典奧運會在不辜負國人厚望下,朱木炎及陳詩欣奪金以後,跆拳道更成為重點項目中之奪金項目。體委會對跆拳道協會之特別重視以及加持,已至讓其他協會吃味程度(譬如倫敦奧運會跆拳道三位選手卻有四位教練)。

然而,跆拳道協會在這種得天獨厚條件的加持下,參加歷屆奧運會成績卻每況愈下;二○○○年奧運會得二銅,二○○四年奧運會得二金一銀,二○○八年奧運會得二銅,二○一二年奧運會得一銅等,跆拳道強國崩潰之預兆已露出。十二年來跆拳道已從強國走向弱國,原因是「組織不健全、長期集中訓練不當、教練素養不足、運科研究欠落實…等」之結構問題。期望跆拳道協會記取兵敗倫敦之教訓,嚴肅且痛定思痛的檢討外,對參賽失敗之責任應給國人一個交代。(作者為國立體育學院前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