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人才危機?「三個人才」 搞錯方向!

◎ 范綱植

近來政府,上至國家最高領導人馬總統,到政務委員管中閔先生、以及國科會朱敬一主委,都指出台灣頂尖科技的研發人才,逐漸被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利用高薪與優渥的福利挖角,因而面臨嚴重的「頂尖人才危機」,導致台灣競爭力逐漸流失。

然而,頂尖人才於國際間競逐與流動,本當為全球化之下的趨勢,此種現象在歐美各國早已存在已久,無須大驚小怪。事實上需要擔憂的是,台灣早已更普遍、更無聲地出現另一個面向的「一般性人才危機」,就發生在每一個即將擔當社會中流砥柱的一般的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生的身上。

自從馬政府為了粉飾金融風暴對就業的衝擊,因而主導大幅壓低社會新鮮人起薪至「大學二十二K、研究所二十八K」的破盤水準,並大量製造「立即上工」等短期就業的假象。直至今日,「二十二K」以及「派遣」已經成為大學畢業生求職的代名詞。而昨天與今天,恰好是普通大學與技職大學的放榜日,筆者家中的晚輩今年也成為大學新鮮人,卻絲毫沒有顯現出如釋重負的愉悅感,幾經詢問後反而更加憂慮四年後畢業投入社會,不知道就讀大學的投資是否值得,也完全看不到希望與未來。

若政府只看到頂尖人才流失,展開補貼或是祭出特別的政策手段,卻無視而不加以補救其一手造成的「一般性人才危機」,那麼台灣的未來恐怕是頂尖人才留不住,一般性人才也無法「壯有所用」,過去學者專家所擔憂的「台灣菲律賓化」也將一語成讖。(作者現任國立大學行政人員,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