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院士,農業不是這樣搞!

◎ 林穎禎

中研院院士會議中的專題報告指出,台灣沒有確實可行的農業短、中、長程發展藍圖,農業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院士所下的處方是由中研院主導來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研究院」做為農業政策的智庫,以國家級研究機構的力量來幫農業回春。

強化農業科技的研究必定可以對農產品競爭力帶來正面的幫助,但卻不等同於農業發展藍圖之全貌。創新研發可以讓台灣的瓜果更香甜,但未必能賣得夠遠;技術智慧財產的管理與保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能對實際從事農作者產生多少的實益。

換句話說,對農業發展藍圖,甚至是對「農業」兩字的理解,不應停留在以研發技術來帶領農業發展,也不能限於傳統供需面向的經濟思考層次。

「農業」兩字在當代已經具有多元的內涵,從全球環境生態、區域發展、國家本土糧食安全、貿易政策、土地利用與規劃、到鄉村發展與文化景觀保存等等,每一項都是與農業政策相涉的議題。

以歐盟為例,其用「市場措施」與「鄉村發展」的兩大支柱撐起歐洲共同農業政策,前者明顯是經濟競爭能力的促進,後者是生命與幸福感的維繫。歐盟的各會員國除了經濟能力不一,所處地理環境與氣候因素也不相同,一個各會員國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的」農業政策,除了利益調和外,未偏廢經濟競爭力與區域文化的發展才是主因。

與其設立一個可能讓農民無感的新機構來規劃農業政策藍圖,倒不如先由關心農民心中所期許的「農業生活」的藍圖開始,再來考慮設立新機構的必要。(作者為德國波昂大學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