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看 統一拼圖

◎ 史宇政

六月六日自由廣場「酥餅」的「從統一拼圖談馬政府的效能」,以一般人認為從美牛、油電雙漲、一國兩區、換掉鄭弘儀、證所稅,以及對大學教授報帳展開司法行動等六項事件,而認知馬團隊沒有效能一事提出另類看法。他認為如果改變前提,假設馬團隊的目標與使命是為了讓台灣社會的土壤適合統一,那麼除了油電雙漲與證所稅外的四樣,都是統一的重要拼圖,而得出馬團隊對統一有事實的效能。

如果馬團隊的統一拼圖不包含經濟議題,那麼台灣連續七個月景氣藍燈,以及針對亞洲十大城市民眾財富認知調查,顯示高達八成七的台北民眾對未來經濟環境悲觀,高居十大城市之首的事實,難道也只能藉用歐債牽連來解釋?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作者哈夫納認為:德國在一九三○到一九三三年之間陷入貧困一事,至今仍被視為全球經濟危機所產生的不可避免後果,但全球經濟危機只不過是部分理由而已。因為事實上,當時威瑪政府的布呂寧總理蓄意使德國經濟朽壞,藉以擺脫一戰所帶來的巨額賠款,其結果是對外政策獲得成功,英法美都主動提出減低付款的結果。但這項成功卻在內政上付出代價,其結果就是把陷入貧困的德國國民成群地推向了希特勒。也就是「手術獲得成功,病患已經死亡」。

看看歷史上德國的教訓,想想在台灣涉及歐債風暴很小的狀況下,馬團隊卻出現經濟狂飆政策,其結果只是讓簽訂ECFA之後,必須大幅仰仗中國的台灣經濟,再一次加深弱化,更只能依賴中國而已。所以,油電雙漲與證所稅也是馬團隊的統一拼圖。仔細聽經濟日報原主筆馬凱先生的呼籲吧!他因為台灣的經濟只放在中國這一個經濟已經出現疲乏的籃子裡,但朝野無人注意這項危機而疾呼著。

統一不只是拼圖,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作者為資深廣告從業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