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官場文化城

◎ 蘇子翔

二○○九年底新竹市長上任之後,所標舉最大的市政建設便是「新竹市世博台灣館產創園區」,新竹市大大小小地方都可以看到政府為此大力宣傳,甚至連千甲車站都依此而改名為世博車站。

然而仔細檢視這半年來市政府的種種作為,讓人不禁要問到底是市政團隊的文化政策太具有「國際觀」、「現代性」,還是長久生活在竹市居民的文化觀「不合時宜」?從三月北門大街拆除的不作為,到六月二十七日市府遭通報才知道台灣四大庭園的「潛園」被拆;這種事後震驚、遺憾的台灣官場文化,不陌生,但也很無力。

市政府有新的公共建設發展願景固然值得鼓勵,然而為政必須衡量自身條件。在欠債一百九十多億的財務困境下,世博台灣館以四億標到,加上周邊開發多達十幾億的成本,如何能確保其效益回收?再說,這個「橫的移植」世博台灣館到底跟新竹市有什麼關係?等蓋完,誰還記得上海世博?只是因為花錢標到,就會有「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嗎?(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研究生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