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果國家不存在...

◎ 陳子瑜

日前法國舉行了年度的高中會考Bac,其意義就像台灣高中生進大學前必須要考的學測。而每次的哲學申論題目總是會引起媒體注意,而此次的自然組題目「如果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跟日前高中歷史教科書爭議相比,實是令人感慨。

這道題目要得到高分,必須滿足三項要件:第一,考生必須瞭解國家存在的意義及其歷史發展。即便從歐洲近代脈絡觀之,也必須對霍布斯、洛克、盧梭以降,至尼采、施密特等學者的個人與國家之關係學說有所瞭解,否則無以為繼;第二,考生在融會貫通前人思想後,還得要能夠有自己的想法,提出論述予以有力證明,若無批判性的獨立思考,則不可能寫出明理的答案;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必須有一個能夠尊重多元文化的閱卷老師,根據學生的論述能力而非意識形態給分,否則只會像台灣的陋習一樣,去揣摩有權者之上意,寫出迎奉的古板答案。

可惜的是,台灣想要能夠讓這種考題出現在學測考卷上,目前來看是難如登天。一來是因為我國教育一向不鼓勵批判思考,只要求遵從權威,對有創見或質疑的意見只是一味予以壓抑,就像中教司所提的「民眾意見」中霸道而無理的要求一樣。再者,現階段似乎也沒有那麼多能容忍跟自己觀點不同的在上位者,就像一個會在課堂上發反公投傳單要學生連署的老師當遞補委員,是能夠做到幾分價值中立?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一日不變,我們就只能繼續羨慕法國的自然組高中生比某些台灣教授還更有批判思考的能力。(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