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打造黃金南台灣

台灣經濟發展建言

■ 蘇啟明

面對中國不惜以政府強大的資源來吸收台灣高科技產業前往中國,以全面空洞化台灣經濟,要重振台灣的經濟,個人認為應提出高科技產業「新南向政策」來對抗。「新南向政策」指的是:大舉在「南台灣」投資下一代高科技產業,導引南部子弟鮭魚返鄉,創造出廿一世紀南台灣的經濟盛況。

現今「北藍南綠」態勢分明,且藍大於綠的情況下,要扳回劣勢的最佳策略就是「導引人民回流南部」,讓南台灣的土地徹底的喚醒台灣人內心深處的本土情懷。因此,重新繁榮南部正是綠色政府最迫切的課題。然而,南台灣的新科技產業又如何建立呢?

一、在政策上,設立南台灣新科技經濟特區,以高雄、台南為雙核心城市,嘉南七縣市為其腹地,東南亞、紐、澳及大洋洲各國數億人口為市場,讓南台灣成為南太平洋之星。

二、在資金上,應由政府出面主導規劃,並獎勵民間、外資投資。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品創意、技術與人才方為重點。因此在投資觀念上,應揚棄過去不斷以數百億甚至上千億資金投入單一公司,以擴大生產線規模、更新設備、降低生產成本來爭取跨國大廠訂單的生意模式,轉而走向資本額較小(約在數億元新台幣),但有高成長潛力的高科技新創公司為主。如何鼓勵外國創投、加強本土創投業的投資眼光及健全上市、併購制度應為成敗關鍵。

三、在產業類別上,高科技電子設計業、高精密儀器工業、南台灣本就擅長的農業科技、海洋資源科技、結合電腦軟體、動畫、劇情、配樂、明星於一身的跨國性影視娛樂工業應為上選。其重點在於將企業轉變為一、二百人以下有創意、有技術、靈活度高的「新中小企業」。同時應大量培養市場分析、產品定位人才,避免廠商一窩蜂同時發展同類型產品,彼此削價競爭,應為大家努力重點。

四、在人才來源上,旅居全球各地有經驗、有技術、有資金的南部子弟鮭魚返鄉,訓練下一代台灣年輕人成為自已公司骨幹,並有計畫的吸納東南亞各國優秀人才為我所用。以台灣近年來在資訊工業的成就,足可當南太平洋之首。可以台南的成大、高雄的中山等國立大學為主力,提供獎學金吸引東南亞不管是華人(潮州、客家)、越南、印尼、菲律賓甚至印度人至台留學,使南台灣真正成為東南亞各國的學術研究、科技發展重心。

五、在文化上,加強與東南亞各國、紐、澳等國的經貿、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同屬南島語族的台灣原住民,應是我們與各國交往的最大利器。唯有將台灣徹底融入多元的大洋文化,才能真正的擺脫中原思維,避免台灣在文化上、經濟上,最後在政治上一步步的被「鎖進中國」的共產政權中。 (作者為資訊工程師)

小啟:「台灣經濟發展建言」乃群策會即將舉辦之「全民經濟發展會議」及地方座談發表之各界學者、企業界人士的建言,有意參加該會座談者請上群策會網站(網址︰www.advocates.org.tw)下載報名及建言表,或電群策會(02-28084777#515)索取。群策會所舉辦的「全民經濟發展會議」將於三月十八、十九日於台北圓山飯店舉行,並於三月四日、五日、十一日、十二日於台北縣、台中市、雲林縣、高雄市舉行地方座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