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HP看大學合併

■張瑞雄

惠普(HP)科技公司上周宣布,該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菲奧莉納辭職,她的辭職與惠普以併購尋求企業業績成長的策略失敗有關。菲奧莉納接掌董事長後獨排眾議,執意花費一九○億美元收購康柏電腦公司。但是這個被她視為降低成本、強化競爭優勢的傑作,卻在合併後出現績效不彰,因為人們很難認同HP同時扮演走高級伺服器和服務路線的IBM角色與走大眾化的戴爾電腦角色,導致HP兩方面都不討好,也終於導致菲奧莉納的去職。菲奧莉納的下台,證明併購不是企業成長的仙丹妙藥。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企業以併購追求擴張和市場時,雖然可以讓經營規模及業務範疇在短時間內擴張數倍,但也同時承受了高度不確定的整合風險。合併之後多如牛毛的細節,整合不同企業經營文化的內部成本,員工彼此的心結等,都直接導致內耗和生產力下降。

企業合併後問題重重,大學合併後會有更好的命運嗎?國內目前正積極鼓勵國立大學合併,清華和交大、東華和花師、屏科大和屏師、高師大和高應大等,都列入教育部積極撮合的名單中,清交的合併更是分得五年五百億的條件之一。

雖然大學的合併不能完全等同於企業的併購,但企業併購後可以大量裁員,可以組織精簡並徹底重新改造,但惠普、康柏的結果都如此不樂觀,那麼,兩個國立大學合併後,人員不能精簡,組織無法改造且疊床架屋,結果絕對比企業併購來得更悽慘。

聰明如菲奧莉納的眾多企業執行長,為什麼會對併購策略戀戀不捨?因為大家都好大喜功,都只求速成,併購其他公司可讓企業執行長快速交出營運成長的成績單,所以公司老闆樂此不疲。

同樣的,我國政府也以為世界百大可以速成,認為只要清交合併了,論文數量馬上加倍,就可以追哈佛趕MIT。如果事情那麼簡單,只要將全部國立大學都併入臺灣大學,都變成臺大的分校,所有老師的論文一律掛臺大之名,那麼臺大的論文數量就全球第一了。

大學不是不能合併,但不能為錢而合併,不能為經濟規模而合併。大學合併要有互補性,要有共同的願景,要有相容的校園文化。大家須謹記大學的成長沒有特效藥,更應避免陷入合校可以速成的迷思,唯有從根本做起,強調教授要教好每一門課,做好每一個研究;學生要學好每一門課,做好每一個實驗;大家腳踏實地地教學和研究,這樣大學才有可能卓越,世界百大也才有希望。(作者為東華大學教務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