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何時告別作秀年代

在世界的驚呼聲中,法國由於在野黨候選人歐蘭德在總統大選勝出因而「變天」,並且把今後五年的法國推上了「向左轉」的發展道途,這個變局將為多事之秋的歐盟經濟情勢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不僅今年初於歐盟峰會主導通過「財政協定」的德國正嚴陣以待,全世界受到經濟全球連動的影響,也不能不給予高度關注。而歐蘭德何以能打破法國三十多年來的紀錄令薩科茲尋求連任的美夢破碎?尤其值得台灣民眾了解並探討。

歐蘭德在選前旗幟鮮明的主張:歐洲與法國並非注定要採取緊縮措施,力主應就歐洲「財政協定」重新進行談判;此一協定針對歐盟各國的政府公共開支採取嚴格的限制,以因應歐元區債務危機。歐蘭德則對法國選民訴求:他參選的任務是推動歐洲策劃成長、就業和繁榮,如果財政公約不納入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繼續只著重於緊縮政策,他上任後將不會批准。這個矢言推翻薩科茲政策,呼籲先拚經濟,再談撙節的政見,顯然大投法國選民所好,讓他以將近五十二%的得票率,成為一九九五年密特朗下台以來的第一位社會黨籍總統。

不過,歐蘭德對世界政壇所創造的震撼,並不能為他掃除今後即將面臨的重重險阻,如何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達成共識,就是一個首要難題,是否兌現政見承諾,如其所言把歐盟的財政努力重新對焦在提振成長上,不但關係其在國內能否建立領導信賴,同時此舉是否對力圖擺脫債務危機的歐洲帶來波折,更涉及到法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評價。這對一位原本被外界戲稱為「B咖」的新當選人來說,絕對是挑戰中的挑戰。事實上,唱衰歐蘭德的曲調已經不絕如縷,經濟學人雜誌把他形容為危險人物,更多的質疑是,把成長與緊縮放在同一個題目中討論,如果做不到相輔相成,就會兩敗俱傷。

對於歐債所帶來的不同層面的衝擊,台灣輿論稍早已經要求政府採取密切監控措施,今後歐洲聯盟內部是否會發生不同步調、斲傷歐洲一體化的演變,當然必須給予持續地注視。此外,同樣引起外界興趣的是,昨天歐蘭德在勝選後對著支持民眾所發表的演說重點,相當能夠解釋這次法國人為何要選擇改變;歐蘭德的承諾是他要推動經濟,並且讓所有民眾獲平等待遇,青年利益以及眾人平等待遇將是他未來政策的驅動力。這個不走極端左派,將繁榮與就業並列的路線,讓他與薩科茲分出了高下。

在過去一段時間的競選過程中,歐蘭德不少言論很值得一書,例如他自許要做一個「正常的總統」,他說:「一個正常的總統必須要為民表率」。要如何做到?他的正面表列是:總統一定要親近人民,但同時受人尊重,若想受人尊重,總統必須是值得尊敬的人。他的負面表列則是:總統不能獨攬所有的決定,做總理的工作。這些強調,講的是一個很嚴肅的職與權的問題,每一處應該都會讓台灣人聽起來「會心一笑」。

同時,這位五十七歲的醫生之子,擺出來的政治作風與個人特質,也具有很強烈的對比性。二○○七年薩科茲上台沒多久,就因為其愛高調作秀以及喜歡結交權貴富豪,獲得了「Bling Bling」(閃亮)總統的封號;歐蘭德則刻意與之區隔,沒事就騎著速克達機車在巴黎市區展現親民,而且聲言當選後將搭乘火車代步,自動減少薪水,至少每六個月要召開記者會,針對政府政策親自面對民眾作說明。這些訴諸平等權的身體力行,有人已經質問會不會上台後就翻臉不認人、拋諸腦後?歐蘭德則對不變做出了保證,未來則可供檢驗。

看看法國,「作秀年代」終告結束,想想自己,台灣的政治人物,無論朝野,究竟帶給台灣選民的是什麼?法國選民投了「法國夢」一票,台灣選民呢?投的又是什麼?是否符合選前預期?又該如何重新掌握主導權?這雙方面的反省,是台灣政府與人民全體必須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