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北創意轉型之路

█芬斯伯里史密斯勛爵

去年十二月訪問台北期間,我聆聽、分享與討論台北市及全台灣的創意願景。那是一場醉人的經驗。

無庸置疑,創意與文化對於一個國家和社區的知性與感性生活極為重要。創意使人有新穎的思考、綻放新的點子、述說新的故事、發明新的工作技巧、覓得充實生活的新方法。創意使人譜寫並扮演偉大的音樂與戲劇、構思曠世的藝術、創作美妙的詩句。創意使想像力勃發奔馳。

然而創意與文化對經濟繁榮也同樣舉足輕重。創意協助我們開發出提供服務的新方法,以及可以販售的新商品,幫助我們大膽求新,任想像力奔騰,這樣的大膽創新正是企業進步的原動力,在「創意產業」中尤其如此。所謂「 創意產業」 ,意指其經濟上的成功與價值來自個人創意靈感的產業,舉凡設計業、軟體業、出版業、音樂、電視、廣告、建築、電影、電腦遊戲、時裝設計等,都包括在內。這些產業和文化領域與傳統藝術及技藝息息相關,許多靈感更取自這些傳統素材。

一九九七年我就任英國文化部長時發現,沒有人清楚這些創意產業每年對英國經濟創造多少價值,這些數據與資訊完全付之闕如。因此我開始建立資料,共彙整兩份「圖錄」報告,剖析整體文化產業。其中較為重要的第二份發行於二○○一年,其揭露的數據令人驚嘆。創意產業每年創造一千一百二十億英鎊的經濟價值(目前可能已達到一千六百億英鎊),雇用的員工人數有一百二十萬,佔國內生產總值的六%或七%。最重要的是,創意產業的成長率是整體經濟成長率的兩倍。不僅當時如此,現在它依然以同樣的速度持續發展。不僅總體英國經濟如此,在倫敦更是顯著。創意產業是倫敦經濟活動中的兩大命脈之一。

數據顯示,在先進的後工業經濟體,創意產業才是成長的動力與致富的來源。今日歷歷在目的英國經驗也將是明日台灣的寫照。過去二十年來以狂飆速度成長的台灣經濟正邁入穩健成熟的階段,當突飛猛進的製造業成長趨緩,就是創意產業大放異彩的時候。

台北是個格外活潑、生機盎然且人文薈萃的都市,這為打造台北成為全球數一數二創意城市的轉型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Chris smith,劍橋大學文學博士,前英國文化部部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