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溫室裡的台灣

■ 田秋堇

今天是京都議定書生效滿一周年。不禁使我想起,去年在宜蘭舉辦的「綠色影展」曾播放一部由日本NHK製作的「買空(氣)賣空(氣)」影片,介紹歐洲已推出針對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的期貨交易,開啟了全新的經濟交易模式。影片中受訪的日本產業界人士亦表示,日本因地狹人稠、工商業高度發展,再加上長期因應環保問題,二氧化碳減量在日本就像被擰乾的毛巾一樣,「已經擠不出一滴水來」。因此他們協助埃及工廠改善設備、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其減少量算進日本國家減量成績,同時日本政府也開設課程訓練民間企業虛擬二氧化碳排放貿易,加強國民的教育工作,全國總動員。

反觀台灣,我國雖非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但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排名第二十二位。因此不論是基於避免受到國際制裁,或是善盡地球村公民的環保責任,台灣都無所遁逃於天地間,應該更積極的落實京都議定書。然而過去一年來,我們做的顯然不夠,政府不僅未建立起完整的盤查機制,也未聯合媒體對國民做好教育宣導,以至於民眾不知道,台灣是個能源九七.九%都仰賴進口的國家,習慣於政府補貼低油價、低電價的民眾,自然不能體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發展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筆者呼籲政府、媒體以及人民都應該一起關心、實踐,因為全球暖化是人類在二十一世紀必須聯手解決的問題,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於事外。 (作者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