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產業外移 薪資下降 人才那能留得住?

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日前引用新加坡大學《台灣人才赤字危機》報告,警告若新加坡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重演「台灣故事」(Taiwan story),喪失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尚達曼表示,台灣人平均薪資下降,原因在於台灣對於外國人才採閉關政策,同時台灣最優秀且最聰明的人才正移往國外,尤其是中國,以及美國和其他國家。

尚達曼之言,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輿論、媒體,甚至官方紛紛出現對人才流失議題之探討,反省各種改進之道,期盼能進行制度改革,鬆綁不合時宜的僵化規定,大幅開放,引進外國人才,促進經濟、科技之進步。此一反應值得欣慰,象徵台灣民眾對自身處境的不滿,願意接納批判,進行改革。然而,根據媒體的深入調查,卻發現尚達曼之發言,其實是倒果為因,扭曲了真相。在尚達曼口中,台灣是「因為對外封閉的人才政策,島內頂尖人才又嚴重流失,導致國內的薪資水準下降,名目薪資已停滯十年以上。」但新加坡大學的報告結論卻是,「逼迫台灣人才出走兩項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低廉工資』和『沒有未來的就業機會』,而台灣過去十年緩慢的經濟成長與落後的產業升級,則是人才流失的根源。」

換言之,人才流失是果,而薪資下降與經濟成長遲緩是因,故而欲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必須先改善薪資下降與經濟成長遲緩現象,一旦薪資能夠大幅增加,經濟再現蓬勃生機,人才自必流入,形成水漲船高的正向循環,再次擦亮台灣故事的榮光,化解台灣倒退之危機。其實,台灣何以十多年來經濟仍保持正成長,但經濟果實卻未能由多數民眾分享,不僅一般民眾薪資倒退,更造成貧富差距愈加懸殊?吾人一直保持高度關懷,時時加以深入探討,發現主要原因就是產業大量外移,使得「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成為台灣產業運作的主要模式,因此外銷訂單雖然年年成長,但工作機會卻反向流失,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自然難以成長。

事實上,在亞洲地區,經濟成長的故事一再重演。最先是由日本當領頭雁,獨領風騷二、三十年,接著是亞洲四小龍崛起,也延續了相同歲月的風光,再來則是中國的壯大,亦是展現二、三十年的兩位數經濟成長,當前則輪到東協十國急起直追。在這些故事中,有相同的軌跡,例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因工資上漲,環保、勞動法規日益嚴苛,而導致產業外移,尋求海外生產基地,但不同的是,日本仍保有研發、技術與品牌的優勢,而台灣的海外生產竟達到出口值的一半,本身卻欠缺研發與品牌開發的能力,製造部分一旦外移,產業基礎被侵蝕,經濟形同被掏空。亞洲四小龍之中轉型最成功的應屬南韓,它投資中國比例不高,卻依賴完整產業鏈、善於模仿與自我提升,以及高度創意的行銷,打造出手機、平板、半導體、汽車、造船、鋼鐵王國,實力早已躋身已開發國家之林。而這個國家在十多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時幾乎破產,遙遙落後於台灣,現在卻把台灣拋在遠處。

台灣的就業市場,不但外國人才不願進入,本國人才更大量流失。最近人力銀行的調查更透露,逾六成的台灣人願意出國當台勞。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警訊。雖然台灣民眾希望到海外就業,是屬於白領階級或高薪勞工,但多數民眾願往海外發展,反映出台灣本身無法提供相同的就業機會。如今,面對經濟成長停滯、失業率偏高與薪資倒退,馬政府的優先議題應是規劃正確的產業發展策略,先讓民眾富起來,卻不此之圖,反而打著公平正義、市場機制之名,無視民意反對,戴著鋼盔進行油電雙漲,陷民眾於痛上加痛之絕境。這真是毫無愛心的政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