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部長民意信箱 教師之痛

■蔡克華

開學之初,教育局督學就頻頻到校視察,原以為督學是來了解各校開學的狀況,但經同仁提醒後才知是來「查案」的。據知案件的類型五花八門,有老師辱罵、體罰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吵架、排擠,更有校長與教師的問題,這些到底是意味著教師已悖離了教學的目的與精神?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已經出了問題?

如果案件本身是一件事實,卻未受到重視或相關單位妥善的處理,那麼上級單位的適時介入調查,是有其必要性。相對的,案件若與事實相左,甚至是誇大其詞,那麼試問教育部、教育局官員,該如何去面對相關的當事人?

筆者以前遇過一位家長對我的教學方法,百般刁難,指責不是,並且找各級民意代表在議會中修理學校,雖然校長相當力挺我的教學能力,但最後也只能安慰我不要太在意。

教育部網站「部長民意信箱」是一個提供對教育政策建言園地,現今卻被許多家長把它當作檢控的工具之一,不管案件的真實性,更不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總之把情緒、問題一古腦地丟給教育部,而部裡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交辦各地方教育局查辦,甚至是要管制回覆,如此不考慮是否具有人、事、時、地、物等佐證資料的案件,請問如何辦?該怎麼辦?

對於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竟淪為某些人角力的場所,筆者相當痛心,因此呼籲教育部當局能夠謹慎處理各方的意見,不要輕易地抹殺我們這些第一線人員的士氣,更不要讓這些建言的管道成為傷害學校或教師的刑場。

(作者為國小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