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即將夭「瘦」的美食王國

◎ 簡啟洵

最近一連串食品安全新聞,在疑似「圍豬救牛」的政策操作之下,幾乎將牛肉、豬肉、雞肉、鵝肉一網打盡,民眾已經不知道到底該吃什麼了?尤其以瘦肉精美國牛肉是否開放進口最受爭議,政府傾向開放的預設立場也十分明顯。

在此要提醒一下有關單位,政府近幾年不斷透過各種宣導將台灣打造成「美食王國」,在觀光業行銷包裝上以「吃」為重點,大力向國際推銷台灣,推廣夜市商圈、傳統市場美食以及各種相關的美食節日、美食展與競賽,例如牛肉麵節、鳳梨酥、滷肉飯競賽等等。台北市甚至評估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美食之都」的稱號。台灣的夜市小吃美食已經逐漸在國際上打出名號,夜市榮登外國觀光客最想去的地方。現在,如果連最基本的食品、食材安全性都無法保證,食材來源政府都無力把關控管的話,長年努力的「美食天堂」形象必將毀於一旦,影響所及,將是食品業、觀光業與服務業為數眾多的從業人口與台灣長期產業政策。

電子業毛利不斷壓縮而漸退燒,目前已經有餐飲新貴取代科技新貴的趨勢,餐飲業將是下一波產業轉型中關鍵的產業,美牛風波涉及層面甚廣,不是單一肉品是否開放的問題而已,政府必須妥善處理。(作者現任業務代表,台北市民)

豈止圍豬救牛?

◎ 蕭嘉弘

國民黨馬政府和黨籍立委一搭一唱,不斷聲東擊西,一下「圍豬救牛」,一下說鵝也有問題,要人民牛、豬、雞和鵝肉都不要吃了?全台灣只有「馬」還健康?

這已經是全面性「圍台灣畜牧業救美牛」了,要在社會動盪、四處質疑聲中, 趁亂護航美國毒牛進入台灣。簡直是「中國馬撒野大鬧福爾摩沙」,人民哀號,畜牧業者只有跳腳、乾瞪眼的份!(作者從事旅遊業,台北市民)

新十六字

◎ 李政鴻

美牛議題不僅具經濟性,還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議題,更是國際與國內事務有機互動的實例。政府居間可能藉由國內社會力量來抗衡美方壓力,或者傳達美方談判籌碼,對內尋求妥協因應方案。政府在這雙層賽局(Two Level Game)當中,職責應以公共利益為依歸,含瘦肉精美牛開放與否,以及後續配套措施原可接受公評。然而,現今卻演變成美牛風暴,甚至「牛豬變色」,問題出在馬政府作法失去人民的信任。

美國政府將開放牛肉議題和TIFA、台美FTA以及TPP掛勾,作為台美談判的籌碼;面對美方的承諾與威嚇,國內社會力量聯盟理應是馬政府抗衡美國壓力的後盾,只不過我們看到政府另向積極操作,試圖形塑輿論共識支持美牛開放,以夜襲方式宣布美牛開放原則。而立委爆料台灣豬肉含瘦肉精,儘管閣揆親上火線駁斥「圍豬救牛」陰謀論說法,並未解除人民對政府的疑慮,反更凸顯政府試圖以新議題,分散人民和媒體對美牛議題的關注。

馬政府與人民對作或許有其他考量,使其無法全數說明利弊得失,以及禁美牛對台灣中長期政經影響,縱然如此,政府仍不能漠視人民食品安全需求。行政院拋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十六字原則,這原本可訴諸社會理性討論的範疇,至少代表政府並非僅想以自由市場機制作為搪塞理由,而可以經由管制途徑,尋求各方可接受的方案。但演變至今,我們卻看到政府「強渡關山、模糊焦點、牽拖前朝、宣導威嚇」。

馬政府面對美國壓力的回應如此,很難想像在中國政治、經濟雙重壓力下,真能稱職地捍衛台灣利益?令人好奇!(作者為中山大學亞太所社會科學博士,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