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治國貴在腳踏實地

馬英九總統昨天公開指出,今後四年將有四大政策目標,分別是均富、就業、創新與區域經濟整合。其中最重要是健全財政、幫助弱勢以達到均富。因此他將要求財政部進行稅制改革,朝向「量能課稅」的方向以縮短貧富差距。至於擴大區域經濟連結,會先從高雄開始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並且要在十年內,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他擔心如果十年內沒有加入,台灣會再度被國際邊緣化。馬先生的這些宣示,說明了他對第二任的施政規劃,也高舉了四項相當重要的發展願景,但是這些目標該如何達成?馬先生必須將之具體化,國人才有可供檢視的依據。

對於剛上任的新手來說,描繪美麗的圖像,或許是第一步,但是對於一個已有四年執政經驗的連任者來說,這時候光畫圖顯然是不夠的,大家要看的是方法與步驟,從而評估其可行性。例如馬先生提到十年內加入TPP,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大選後到台灣來時提到,好好解決美牛的問題,加入TPP不必等到十年;下月初,美國商務部次長桑傑士要專程來台洽談出口問題,不可能迴避瘦肉精議題,馬政府準備如何因應?

馬先生自己,在連任成功之後沒多久說美牛問題必須面對,於是他任命了一位畜牧系的教授來主掌農委會,這位新主委上任後講了許多為解禁開路的談話,但是遇到民間強烈反彈後,馬先生最近又說以國民健康為優先考量,究竟何者才是政策方向?如果以馬先生最後的說法為準,那麼馬政府如何與美方溝通?如果無法妥協,連中斷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都恢復不了,又如何侈言加入以美國為首的TPP?舉這個例子在說明,完整的政策擬定是環環相扣的,不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否則一出現矛盾,就很容易當場穿幫。

又如均富,這是孫文三民主義希望實現的理想,國民黨在中國做不到,逃到台灣後亟欲修正,但是在馬先生手裡倒行逆施、背道而馳,看這次大選站在馬先生旁邊的都是誰,即可一目了然。選後,馬政府各唱各調,一下子暴利稅,一下子資本利得稅,一下子分區奢侈稅,連證所稅都是正反並陳,且全出於政務官之口,這是一個準備好的團隊?再如就業,這是攸關社會安定多麼嚴肅的課題,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發布一月失業率為四.一八%,這個數據仍為四小龍之冠,如何有效降低,製造業外移的問題就不能不處理,馬先生提到要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經濟部不排除要放寬中國白領勞工的限制,以做為吸引中資的「誘因」,則對創造國內白領工作機會有何其他配套?諸如這類說話兜不攏的情況,如果發生率太高,為政者最基本的政治信任就會破產,要重新恢復,絕對事倍功半。

選舉與治國是兩回事,選舉或許可以信口開河,但是治國則是要交出成績的。尤其,選舉只是民主的手段,真正的目的在為社稷服務,絕不能錯把手段當成目的,當該治國時,還拿選舉時隔空抓藥的那一套,想到哪裡就講到哪裡,講到最後,甚至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以為話講完了,目標就達成了。最近,馬先生在外賓面前以美國栽培的林書豪大過乾癮,結果被美國議員吐槽:林書豪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就是個不腳踏實地、只想採取嘴巴勝利法的惡例,因而大出洋相,這個教訓,在任何場合都適用。最後四年任期,扣除跛腳的時間,馬先生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再玩這種「動口不動手」的兜圈子遊戲了,馬先生若不能說到做到,大家不希望當光陰虛擲後,有人會落得史上最爛總統的封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