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雄的「看」法

◎ 李宇軒

據報導,高雄觀光業者向經濟部長建議推動「產業資源觀光化」,官方已正面要求國營會促成中鋼、中油等南部重工業,將門禁森嚴的生產線規劃為觀光行程。目標是擴張觀光客過往來高雄多以單日消費的現象,以特殊的產業知識吸引更廣大的觀光客群。

高雄是台灣重化工業與加工出口的雙元性工業都市。九○年代末期迄今,有看頭的工業文化卻相形失色,取代的是以文創及觀光等軟實力為都市產業轉型的新計畫。如此設計的觀光行程,不再只重自然人文景點,愈發強調新硬體建設及影像輸出。如高鐵及高捷紅橘兩線通車後的行程可見駁二、勞工博物館文件展、高雄港站故事館,或近日行銷的痞子英雄等。高雄彷若進入後工業化,以服務經濟與軟體資本主義為主的經濟城市。但殊不知,追星族也曾不解問道:「這個地方真的在台灣嗎?」因無所不在的工業文化及庶民生活不曾見於導覽手冊;而打狗驛、大五金街或紅毛港等聚落則因都更等國家計畫被拆遷為綠地公園及文化觀光園區。

正視地方產業觀光,值得鼓勵。但著眼於經濟收益及飯店入住率外,也該關注其他環保、勞工、濕地動植物、文史、大學科系及社造等觀光倫理課題。年節前,臨海工業區的大林蒲因金甘蔗影展吸引國內外影像工作者駐地拍攝,這個被中鋼等重工業大廠包圍而遺忘的聚落,因這些旅人重新編織在地故事,增進地方人們互動外,也讓世人反省工業造成地方社會及環境成本等。因此,嚴肅看待觀光及工業文化,吾人爾後才不會無視長期「北政經、南工業」的大廠發展迷思,如大型工業區日夜煙火奇觀,意味著什麼觀光潛力?國營大廠門禁解嚴僅是開放遊覽車繞行廠區及進簡報室看公關DVD?才能較細緻地感受街頭及聚落的中小企業、傳統產業、工業遺址與工人階級等觀光文化。(作者為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