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此媒體大咖令人側目

◎ 呂一銘

其實蔡大咖二○○八年接辦「中國時報、中視、中天」之時,因涉及國民黨黨產的黑箱作業,即已備受台灣社會關注;加以其旗下集團涉及龐大中國市場利益,更受到國際高度注視。例如美國「自由之家」就在二○一○年的報告中指出,有中國台商購買媒體,買家的政治立場影響編輯政策的獨立性,使編輯走向受老闆、廣告主的政治和商業利益左右,均使新聞自由受到質疑。像台灣新聞自由的名次,二○○四年為全球第五十名,二○○九年下跌到四十三名,二○一○年再跌到四十七名,二○一一年更跌到四十八名,連累台灣在國際上的觀感,不能說沒有關係。

若謂在商言商,中時集團先前即有旗下黃姓記者爆料,對於報社接受置入性行銷不以為然,掀起國內「反收買新聞聯盟」運動,促使立法院於二○一一年初通過「預算法增訂第六十二條之一」(不得以置入性行銷方式執行政策宣傳預算);卻因規範不盡周延,反而使政府成為報紙廣告的「大客戶」,光是去年下半年就刊登高達一三四九則(像去年十二月就花了五二五一萬元),大大削弱了「第四權」的監督力道。

監察委員吳豐山在去年提案糾正時,出示一份合約書指出,旺旺中時設在中國北京的公司,專門招攬中國官方的廣告業務,再轉包給國內其他媒體,價格常是行情價的兩倍以上。這份中時與聯合報的契約就載明「付款方式,以匯款方式支付」,足證有對價關係,涉以金錢購買新聞,進行置入性行銷。

新聞事業是良心事業,更涉及「言商」之外還有對國家忠誠的立場,衡諸英美媒體莫不如是。蔡大咖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引發風波,已遭澄社、媒觀、民主平台、人權團體等嚴重抗議;而已鬧得沸沸揚揚的「旺中集團併購中嘉」案,益發引起國人關切,顯然值得政府當局正視,及早做適切處理!

(作者為前國營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