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願景

湯馬斯.佛利曼(Thomas L. 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寫下這一段話:「多年來,每次我在報紙專欄敦促總統號召全國追求替代能源,一定都會得到最多回響,尤其是年輕人。集全國之力來產生二十一世紀的新燃料,就好像尼克森的中國和甘迺迪的月球,會是小布希的難得機遇。但對美國來說,很遺憾地,他會這麼號召的可能性還不如我自己登陸月球。」

佛利曼的結論似乎下得太早,布希在今年的國情咨文,就提出研發替代能源的願景,顯然要布希提出新能源的號召,比佛利曼登陸月球要容易多了。

其實,布希任期所剩不多,此刻高談新能源,實現的可能性恐怕不高,只能當成一種精神號召而已。

不過,當這些年來美國採取反恐政策,陷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泥淖,又得面對以巴亂局、伊朗核武風暴時,布希提出發展新能源的號召,似乎有意塑造一種擺脫中東、油源與動亂的氛圍,將美國人民從焦躁不安的情緒中抽離出來。所以,新能源的號召,是精神作用比較大。

願景,到底有沒有實現的可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帶給人民希望與想像。以台灣所處的客觀環境,很多願景想要落實,確實相當困難,但是有願景總比沒有願景,更能振奮人心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