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想想辛德勒的名單 沒有悲情與憤怒的反對運動必敗

◎ 酥餅

歷史會記載,台灣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民進黨的領導人帶領台灣人民一步一步走入國民黨設定的框框與架構。哪些框框與架構?我要先談悲情與憤怒。

猶太人有放棄悲情嗎?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地那麼多的博物館、集中營,還一直在提醒二次世界大戰時,猶太人經歷的悲慘事件,好萊塢還不停的在拍猶太人受難的電影,不只提醒猶太人不能忘記悲情,還提醒全世界的人不能忘記悲情;韓國的轉型正義已經做到什麼地步了,他們有放棄光州事件的悲情嗎?他們還在拍華麗的假期,提醒韓國人不能忘記光州事件的悲慘;中國有放棄八國聯軍、南京大屠殺的悲情嗎?如果他們都沒有放棄悲情,連基本正義都沒有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與一同經歷這些悲慘的台灣人民,憑什麼放棄悲情?

震驚世界的茉莉花革命有放棄憤怒嗎?美國黑人運動與南非黑人運動的黑人不憤怒嗎?中南美洲許多反殖民運動不憤怒嗎?事實上,覺醒運動就是要喚醒被奴役、被剝削而不自知的人,了解自己的處境,因而知道要憤怒。

有人會說,悲情與憤怒,會不會變成義和團式的反智運動?義和團的問題不在於悲情與憤怒,而在於缺乏理性。一部好看的電影,像是辛德勒的名單,可以很有品味的呼喚悲情;一場分析社會不公的座談會,可以溫和理性的喚起憤怒。事實上,理性、悲情、憤怒是可以並存的。

看看二○○八年國民黨的復辟,他們有放棄悲情與憤怒嗎?不但沒有,他們的成功就在於煽動了支持者對失去政權的悲情與對陳水扁的憤怒。看看二○○四年民進黨唯一一次過半,二二八牽手呼喚的不就是台灣被中國欺負的悲情與憤怒。反之,快樂、希望並沒有為陳水扁贏得選舉,台北市長一役贏在藍營分裂,當藍營不分裂了,再多的快樂希望也沒用。

放棄悲情其實是忘記歷史教訓,放棄憤怒其實是忘記覺醒。超過十年的大趨勢就是民進黨的領導者不停地告訴想改革的台灣人民,必須放棄悲情與憤怒這個由國民黨的媒體與教育體系建構起來的框框與架構。問題是,不管是理論還是實務,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歷史不斷告訴我們的就是,人民如果對現狀既不悲哀也不生氣,為甚麼要支持反對運動?

(完整版請見http://blog.roodo.com/subing,作者為管理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