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誰要中國民進黨?

這次總統、立委選舉,本土陣營雖然總統部分失利,立委部分仍多有斬獲,台聯還突破政黨票門檻,獲得三席不分區立委。進一步比較得票數、得票率的變化,本土陣營不僅不是全盤皆輸,反而維持了四年來歷次選舉的上升趨勢。因此,對於如何再接再厲,爭取完成政權再輪替,完全不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誤認馬英九總統的傾中政策,尤其是所謂的九二共識「藥效奇佳」,乃膚淺之見。

然而,在選後的檢討聲中,卻出現一種似是而非的論調,把「新的兩岸政策」當作選後檢討焦點。有人說,民進黨是輸在中國政策;有人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與立場,人民不放心;有人說,民進黨必須重新處理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類此論調,不一而足。發表上述意見的人,不乏民進黨的游移份子,細思其言下之意,當然不是要調整到更堅持台灣主權立場,而是迎合中國意在併吞台灣的霸權主張。

於是,我們不得不提醒,以往,民進黨在既定的中國政策之下,堅持台灣主權,守護台灣價值,支持民眾還不是穩定成長,最終達成首度政黨輪替的目標?馬英九執政下,地方選舉民進黨還不是節節上升?如果有人說,現在的情勢與當年不同,我們也可以反問:為什麼比民進黨更堅持的台聯,這次政黨票突飛猛進到八.九六%?反觀因為選舉考量,中國政策表現得比較溫和的民進黨,政黨票從上屆選舉的三十六.九一%滑落到三十四.六二%?

一月十四日投票之前,幾位紅頂商人出面放話,支持所謂的九二共識,把它跟經濟、和平掛鉤起來。因此,有人把馬英九的勝利,視為九二共識的勝利,從而對選後檢討做出錯誤的提議。事實上,馬英九勝選的因素甚為複雜,尤其是有失光明磊落的蠻力操作。可以說,決定性因素並非那些紅頂商人支持的九二共識「起乩」,而是那些言行背後來自國共兩黨的政治恐嚇、經濟恐嚇,那種虛張聲勢的恐嚇牌誤導某些選民投下自以為是「保平安」的選擇。

話說回來,主張民進黨「調整」中國政策的人,表面上的理由是「強化」該黨的「競爭力」,以跟國民黨爭取「人民放心」。但這明顯是一種迷思,因為民進黨的中國政策,無論如何往中國屬意的方向靠攏,依舊無法跟國民黨「正字標記」的傾中政策「爭寵」。簡單一句話,如果要讓人民在麻醉、催眠下「放心」,大家寧可選擇老經驗的麻醉師、催眠師國民黨,何必冒險試用尚未獲得中國國家標準認證的民進黨?

按照「新的兩岸政策」的邏輯,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往中國傾斜,如果沒有達到比國民黨更傾中的地步,這次支持國民黨的人會轉而支持民進黨嗎?中國領導人會轉而為民進黨候選人「促銷」嗎?紅頂商人會爭先恐後出錢出力挺民進黨嗎?絕對不會!與此同時,原本因為台灣立場而支持民進黨的人,眼看該黨的中國政策愈來愈傾中,眼看該黨愈來愈像「中國國民黨」,他們會作何感想?他們會含淚投票支持該黨候選人嗎?也絕對不會。結果,腳踏兩條船,撲通掉下去。

這次選舉投票日訂在春節前一週,並適逢七十六萬首投族的期末考,相當程度影響了返鄉投票的意願,民進黨早先沒有看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遂令國民黨奧步偷渡成功,實屬不智。另外,馬英九勝選連任,並非傾中政策擄獲人心,而是利用不義黨產、行政資源從事宣傳、輔選,且民進黨對馬英九自我標榜的「清廉」,缺乏有力的還擊,包括綠卡、三中案、富邦魚翅宴等,至於國民黨的許多「貪腐同志」,判刑定讞脫逃到中國,亦沒有予以批判,使得許多民眾搞不清楚究竟誰清廉、誰貪腐。

如果民進黨不檢討上述問題,唯圖提出「新的兩岸政策」,鬆動台灣立場,往後選舉絕對會成為國民黨猛攻的要害,而最龍心大悅的便是中國領導人。在目前的選舉制度下,本土陣營本來就先天不利,再加上國共兩黨的蠻力操作,假使民進黨每選完一次,便檢討調整向中國靠攏一步,則過不了多久民進黨將變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中國民進黨」,不再是台灣優先的本土政黨了。若果如此,堅持台灣立場的民眾,也將不得不另尋生路,扶植另外一個本土政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