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無工作機會 哪來經濟發展?

經建會日前公布去年十一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差一分就轉入低迷的憂鬱藍燈,但領先與同時指標持續走跌,顯示當前國內景氣走緩趨勢明顯。而一百年台股封關以七○七二.○八點作收,全年指數大跌一九○○.四二點,跌幅高達二十一.一八%,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只贏過中國,投資人損失慘重。

去年財經情勢險峻,景氣下滑,台股市值蒸發了四.五九兆元,平均每位股民荷包短少了五十二.二萬元。失業率居高不下,無薪假再起,勞工憂心飯碗不保,企業則擔心訂單減少,成本增加,競爭力降低,無法因應市場的嚴酷挑戰。但官員們則統一定調明年景氣是︰第一季落底,第二季回升。由於馬政府並未提出前瞻的產業政策與經濟發展方向,無論增加出口或擴張內需,皆寄託ECFA能夠發功,但中國近年來經濟表現亮麗,其實是耗盡資源撐起的表面風光,如今難以為繼,正面臨硬著陸風險,故而那種「第一季落底、第二季回升」的說法,只是一種安慰劑,根本不能採信。

馬政府毫無產業發展的規劃,因此對陷入困境的面板、LED、DRAM、太陽能等四大「慘」業,到底是紓困、整併或是放棄?一直猶豫不決,瞻前顧後,只好每天口水亂噴,裝出一副關心狀,實際則任之自生自滅。其實,四大產業本是政府極力扶植的對象,所以淪落至今天的田地,乃是中國以國家資源挹注其相關企業,完全不計成本,只為搶占市場,擴大影響力,造成嚴重的供過於求現象,導致價格崩盤,而自由市場體制下的台灣相關企業,根本無法與之競爭,面臨存亡的考驗。換言之,事實會說話,由股市與四大「慘」業的下場看來,與中國連結、向中國傾斜,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最近中國為了幫馬英九助選,宣布一連串的選舉「利多」,其中一項就是首度開放北京等九省市,讓台灣居民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經營餐飲及零售業。其實,這完全不是利多,反而是最後掏空台灣的毒藥。之前台灣經歷了兩波產業西進潮,一是一九九○年代的傳統製造業,再來則是二○○○年代的科技業。此兩波產業西進,最終形成「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租稅優惠」的三角貿易盛行,不但腐蝕台灣產業的根基,造成就業機會大量流失,更讓台灣變成一個「薪資所得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社會。若是台灣個體戶﹙即個人、中小企業﹚受到中國內需市場龐大,商機無限的誘騙,繼傳產、科技業之後大量流向中國,台灣可說將被連根刨起,全面空洞化了。其實,中國因為有十三億人口,內需市場自然龐大,但因法規不健全,彷彿弱肉強食的叢林,加上台灣業者對當地文化不了解,因而小創業者進入此一市場,成功機率並不高。即使他們幸運生存下來,對台灣的稅收、就業也毫無助益;若是他們垮了,台灣經濟將會被拖垮。因此將中國開放台灣個體戶進入,視為利多,無異是白痴。

監院二○一一年五月對行政院的糾正文即指出,科技業的就業人口還不到台灣總就業人口的七%,科技產業每投入一億元資本,只能創造六.四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一億元卻足以創造十六個就業機會。此處尚未計入輕傳產重科技所造成的租稅流失與負擔不公現象。政府除應修正獨厚科技業的錯誤政策,更要拋棄對中國的依賴與幻想,大力扶植本土產業。如此方可解除ECFA魔咒,擺脫「向中看齊」的偏差,建立經濟的主體性,讓產業壯大,並能回饋這塊土地,台灣經濟始能永續發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