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府蓋廟賺香油錢?

◎ 吳培基

澎湖縣議會上週五通過大倉媽祖園區預算,但此開發案有著無數難解的問題,包括:對小島景觀的衝擊、交通、經濟效益、地方財政、海洋生態的問題等等。縣議會雖然在經費上做了附帶決議,避免全數由縣政府負擔,然而,整體而言,還是通過了預算。一○二年度預算雖暫時凍結了,但也可以在明年解凍。

在神像的三億元經費尚無著落,即開始執行園區的建設,未來若神像經費沒有著落,可能空有園區及基座,成為難以收拾的工程爛攤子。即使園區完成了,也恐淪為蚊子館。

澎湖各聚落,各有自己的信仰中心。大倉是水仙宮,主奉水仙尊王,副神三恩主,並沒有奉祀媽祖。在大倉蓋媽祖園區,且由政府主導而非信眾主導,等於空有硬體而無足稱道的信仰。若要興建媽祖園區,也應選擇在澎湖天后宮附近,並以澎湖天后宮為主體。

大倉媽祖園區,雖名為「文化園區」,然不管用什麼樣的名稱包裝這個工程,實際的規劃,包括:神像、香油錢,都說明園區的核心是一座廟。根據澎湖時報十一月十五日的新聞,縣長表示,園區未來可以由投資旅館的業者接手,「但是香油錢需排除在外」。這難道不就是廟?

政府用公款蓋廟,只有在極權國家或民智未開、貧窮的小鄉鎮。澎湖縣政府以發展觀光、文化園區為名,做的卻是以納稅人血汗錢蓋廟的荒唐事!

(作者為澎湖科技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