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英九玩完了?

◎ Dr Jonathan Sullivan

馬政府競選連任可能失利,在他任期中還看不出來,但直至這幾個月愈來愈明顯。

四年前馬英九大獲全勝進總統府,高舉穩定兩岸關係與振興經濟的大旗,但他勝選,主要是因為民進黨支持者對曾經貪腐、過度強調意識型態的扁政府失望。馬英九二00八年當選時,挾著國會多數黨、個人魅力,以及反對黨自亂陣腳的優勢執政,但國民黨並沒有改變舊思維,當馬英九四年前當選時,卻只是重新建立國民黨昔日執政的秩序,以為從此天下太平,而且可以長期執政。

但真是如此嗎?馬英九或許成功地以低盪的中國政策,將兩岸關係升溫至歷史高點,比較全球經濟不景氣來看,台灣相對地沒有受損傷。但由於馬英九本身的軟弱與馬政府的無能,他原先提出六三三與ECFA的選舉政見,現今檢視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中產階級與包括藍綠在內的藍領階級都是經濟差距拉大,生活品質變差的受害者,社會正義何在?由此可見,馬的大和解政策(entente policies),無法說服卅年來主張維持現狀的中間選民。

馬英九雖然擁有執政的優勢,而且執政優勢舉世皆然,但仍有例外。因為基本上馬英九並沒有改變國民黨舊時執政的本質。尤其甚者,以西方民主政治理論來看,選民在單一任期內並不傾向改變,尤其是台灣的選民皆傾向支持穩定,國民黨也長期主張穩定架構(縱使中國共產黨也主張穩定)。這個看法在我耕耘台灣部落格(http://nottspolitics.org)一直表達一貫的看法,另一位作者Gunter Schubert也同意,馬英九還沒有糟到讓中間選民放棄他,交換支持可能帶來更多不確定的民進黨。

但選戰發展至今,我卻改變了我的想法。部份是因為馬英九的無能與失能的競選策略,部份是因為在ECFA 的辯論中,我發現蔡英 文從一種不確定的不置可否中,轉變成有真正總統候選人的膽識,並且逐漸站穩腳步。我認為,蔡英文在此選戰唯一可能的弱點,是模糊的經濟政策與台灣共識,尤其是台灣共識方法上是否能獲得兩黨的共識,在目的上是否能成為與中共交往的一項平台,還需商榷。但相對馬英九的和平協議政策,不僅悖離民意,頓時消失視線之外,更是令人不敢恭維。

馬的競選策略中,這種自殺式的把戲,讓蔡英文幾乎不用競選,就可穩坐總統寶座。唯一阻礙蔡英文的是她過度自信,以為所有泛綠的選民一定會投票給她,就像最近一步小錯幾乎釀成大災難的宇昌案,幾乎攏斷台灣大多數媒體版圖的泛藍媒體,試圖將蔡英文與貪腐的陳水扁政府綁在一起。令我驚訝的是,這種在鄉鎮首長選舉中才會見到選舉手法,居然會用在總統競選的策略中。

此時此刻,觀看政治大學未來事件交易所進行的民調,蔡英文最後領先馬英九十二個百分點,就算不看這個民調中心透過電腦運算,曾經準確預測選舉結果,從上述的蛛絲馬跡可見,你也可以知道,馬英九真的有麻煩了。(作者為英國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