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氏無感經濟學

◎ 羅致政

在十二月三日的總統大選辯論中,馬總統極力想要透過一些數據,例如經濟成長率、失業率等來說服台灣人民他的施政優於扁政府。然而,當馬總統在背誦這些數據的同時,台灣人民卻似乎感覺不到經濟的榮景。當馬總統沉溺於這些數據的自我感覺良好時,輿論的反應卻是相反。如果台灣人民現在的生活真如馬總統所自信的,比民進黨執政要好,那麼馬總統的連任何以危險至此?顯然,這其中有不少值得探究之處。

首先,馬總統最標榜的就是他把經濟搞好,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十.七二%,排名上升到全球第四名。然而,馬總統沒有說出的是,台灣的貧富差距在這幾年同時也屢創新高,最高所得前五%家庭所得是最低所得五%家庭的七十五倍,經濟成長的果實沒有分配到所有人,這造成的不僅是經濟的不平等,更會造成教育水平、社會地位的進一步差距。當百貨公司週年慶業績創新高,但卻幾乎建立在千萬大戶而非中產階級的消費上,這種現象正是馬總統沉浸在經濟成長數字中所看不見的。

再舉一個例子,根據十二月七日考選部所發布的訊息,今年報考各級公職人員考試的人數再創新高,達到七十五萬人,如果我們綜觀扁政府時期的數字,差不多都在四十萬人左右,最高在二○○七年的五十二萬人。這個數字象徵什麼意義呢?它象徵的是,如果台灣的就業環境如馬總統所說的改善了,那麼為何考公職人員的人民卻越來越多,甚至是暴增?其實,這是因為台灣的就業環境在馬總統任內,在無薪假、過勞、責任制下,勞工權利不受保障,在這種不確定的焦慮感下,考相對穩定的公職成為全民運動就是必然的結果。馬總統如果繼續這種報喜不報憂的數字假象,那麼人民的真實感受將在選票中展現出來。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