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沒有聲音」的辯論

◎ 何國華

不論是二○○○年首次政黨輪替時的呂秀蓮副總統,或是二○○八年二次政黨輪替時的蕭萬長副總統,「副總統」角色往往是被忽略的對象。人選的勝出,除了必須為總統參選人加分之外,往往有著濃厚的省籍、性別等選舉考量,副手實際權力並未因此增加。

當副總統參選人與總統參選人聯名競選時,「沒有聲音」的副總統參選人,如何看待自身的民意基礎與權力來源,都有待三位副總統參選人的詮釋與界定。

借鏡美國經驗,二○○八年美國副總統電視辯論,民主黨的拜登與共和黨的培琳進行議題交鋒,所凸顯的一項共同論述特點,就是如何扮演好自己的副手角色。

拜登言必稱歐巴馬,培琳同樣是言必稱麥肯,兩人分別捍衛著同黨總統參選人的政策主張,條分縷析的攻擊對手政策弱點。兩人的政策承諾也是毫無疑問的緊緊貼附著總統參選人的主張。

辯論過程中,拜登與培琳不斷強調個人所累積的政治歷練,不但有助於總統參選人在政策推動上能夠產生加乘效果,對於維持政體也具有正面意義。

但是副總統參選人過去的從政資歷與政策論述,也可能成為攻防包袱,當主持人提出過去的從政得失時,拜登與培琳也會有左支右絀的狀況發生。

從選民觀點出發,期待副總統也能有一番作為,甚至能夠提出個人的國家願景主張時,拜登與培琳也只能謹慎回答,以免牴觸總統參選人的競選主軸。

根據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

但是當副總統的實際權力,取決於總統的賦予時,正副總統的權力如何分工?如何分擔國政?如何襄助政務?三位參選人在辯論會場上又要如何拿捏論述分寸?都有待十二月十日副總統參選人電視辯論的驗證,且讓大家拭目以待。

(作者為公視新聞部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