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末日博士警告馬政府

◎ 王郁亭

台灣媒體對「佔領台北」到一○一大樓的報導,幾乎都有「人數不多」、「缺乏事先規劃」、「秩序混亂」這些字眼,看一下原始「佔領華爾街」行動又是如何?

「佔領華爾街」參加的人非常多樣化,有退休律師、失業作家、在餐廳打工的年輕女侍等,當然也有吸毒、酒醉的人藉機混入,遊民也到抗議處「覓食」。美國的政界、媒體都在觀察,一個沒有組織、沒有領導、沒有動員的抗議行動,會如何發展下去?

「佔領華爾街」自九月十七日開始,參加人數不多,寥寥數百,媒體上有人懷疑這成得了什麼氣候?十月一日,抗議群眾由曼哈頓遊行到布魯克林大橋,紐約警方逮捕了近七百人,新聞爭相報導。接著,洛杉磯、芝加哥、首都華府等大都市相繼「淪陷」。例如華府的抗議者起先選擇抗議之處是「自由廣場」(Freedom Plaza),十月一日群眾決定就近到太空博物館抗議,結果博物館因而關門。上週五有消息傳出紐約政府打算「清潔公園」,引發抗議民眾質疑是否要藉機驅離,市府被迫暫緩清潔行動。

「佔領華爾街」共通訴求是抗議貧富不均,年輕人對未來沒有希望。這種「反財團」意識,跟美國的保守派理念不合(例如共和黨反對加稅,認為財團大企業才能創造工作機會),近日美國的輿論界已經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自由派人士都挺「佔領華爾街」,保守派都罵。歐巴馬也想沾光,在他的定期演說中表示「佔領華爾街」是「美國的聲音」。只不過,抗議群眾中,有不少是當年投票給他卻對他非常失望的人。想想也是,歐巴馬的競選募款有三分之一來自華爾街呢!

「末日博士」、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談到「佔領華爾街」時,語重心長的說:「凡是不能恰當應對不平等問題的經濟模式,最終都會面臨合法性危機。除非市場和政府的經濟角色重新找到平衡,否則二○一一年的抗議風潮將愈演愈烈,社會、政治不穩定最終將傷害長期經濟增長和福利。」這段話,對於經濟鎖國(鎖進中國)、締創台灣有史以來貧富差距最驚人紀錄、勞工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到十餘年前水準的國民黨政府而言,能不心驚?(作者為醫師,美國台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