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貧富懸殊 一邊一國

◎ 呂建德

佔領華爾街的新聞引起世人注目,號稱世界強權的美國出了什麼問題?台灣會不會步上後塵?

美國貧富差距擴大並可能危及其民主,早已引起有識之士的憂心。在去年美國熱銷的《贏者全拿的政治》一書中就指出,自八○年代以來一連串向富人傾斜的政策,侵蝕了美國民主所賴以維繫的龐大中產階級根基。民主原先許諾公民基本生活條件的確保與向上流社會流動的可能,在這個全球資本主義肆虐的年代裡,已越發難以實現。這是美國弱勢者發起佔據華爾街,發出怒吼的背景。

台灣似乎也正面臨同樣的挑戰。內政部甫完成的統計指出,二○一○年台灣經濟成長雖然超過十%,然而截至二○一○年底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卻首度升逾十一萬戶,戶內人口也升至廿七萬三千人,兩者皆創下歷史新高,顯示貧窮問題持續擴大。

造成台灣目前貧富差距擴大有三個因素。首先,勞動所得佔國民生產毛額比例逐年降低,經濟成長果實無法由勞動階級共享。數據顯示,在一九九二年之後,GDP雖然仍然上升,但是薪資上漲則趨向停滯,經濟成長果實主要是由資本所獲取。而不當的租稅減免,更惡化勞動與資本所得的差距。

其次,租稅結構不良,導致社會福利供給所需財源不足。社會福利支出佔政府支出比率雖然已經接近二十%,但仍不足以支應逐漸上升的福利需求(如托兒與長期照護)。所得重分配功能在台灣主要是依賴各項福利支出(佔九十%),而非稅收。

第三,勞動市場彈性化造成工作貧窮人口上升與勞動條件惡化。近年來勞動市場彈性化,不僅非典型勞動人口遽升,勞動條件也迅速惡化(低薪化、勞動強度增加、失業風險上升),好的工作機會大量減少。

為政者必須體認,貧富差距擴大的結果,不僅斲喪台灣的人力資本與經濟競爭力,還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政治社會動盪。前陣子法國與倫敦的暴動,以及目前方興未艾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歷歷在目,不可不察。

(作者為台灣智庫就業及社會安全組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