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韓流的故事

■ 王正德

我國電視頻道市場過度競爭,有些業者為了降低成本、規避風險,遂大量引進外劇(近年來尤以韓劇為最)播放,相對限縮了本土自製戲劇的生存空間,本土戲劇則在電視台有限的資源投放下,發展出「養觀眾」藉以生存的畸形樣貌。相較於此,韓國政府除積極輔導獎勵自製節目,業者則採取節目產銷一體(規劃海外市場、版權預售機制、多重版權利用)的策略。此外,韓國政府對於自製節目的生產流通則另有保護措施。

電視方面,韓國的無線電視業者每月必須播出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國內製作的節目,有線與衛星電視業者每月亦必須播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國內製作的節目。韓國電視節目除了自製比率高於我國之外,韓國政府對電視台播放外購影片也有嚴格限制。例如外購影片不得在三家主要無線電視台KBS、MBC、SBS的黃金時段播出(週一至週五晚上六點至十點;週六、日晚上五點至十點),而且黃金時段播放「獨立製作」的節目時數,亦必須達到黃金時段總時數的百分之十以上。因此,即使像紅極一時的偶像劇「流星花園」,在南韓也只能在深夜播出。

電影方面,南韓政府即採取「銀幕配額制度」,一九九五年電影法修法規定,戲院每年必須以百分之四十的放映日來播放國片。相較於此,我國政府於二○○一年WTO的談判中,主動廢除我國電影法第十一條跟第四十條有關「戲院國片映演比例」和「進口外國影片關稅」的規定,對於電影的流通環節顯得相對輕視。

適度引進外片可以帶來競爭、鼓勵本國業者提升品質,並滿足觀眾多元品味。但當外國政府採取相對「文化鎖國」的政策,我國業者則喪失文化交流的主動權。因此,如何積極鼓勵業者自製優質戲劇,並有效率管理外片來滿足分眾市場,實應兼籌並顧。

(作者為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