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讀經不如讀史,信哉

◎ 張博智

總統大選延燒到無辜的經史身上,就因為國民黨日前推出第四支競選廣告,主打的就是讀經。經史子集,既是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也是知識分子奉持的寶典,甚至還是科舉取材、魚躍龍門的法寶。讀經,堪稱是舊時代做人做事做官的試金石與入門磚,其之為要,不言可喻。

時至今日,讀經除了汲取前賢的智慧,也有藉以薰陶、教化的作用,有志之士因而大力推廣,讀經班乃得以在學校、社區等處弦歌不輟。中華經典不但禮未失諸野,還在政府學校社區與民間宗教慈善機構的通力合作下,蓬勃發展。

讀經,善舉善哉,但平心而論,在考試掛帥、升學至上的時代,讀經難免會成為負擔,因此有被邊緣化的跡象。讀經雖好,卻像課外讀物般,多讀只怕誤了考前衝鋒與升學績效。講求讀經之前,先要化解考試為先、升學至上的通病。此外,時代推陳出新,知識日新月異,課程不斷繁衍,學生的時間被侵占、被塞爆,哪有餘力去鑽研經典?

我現在才覺悟,經典讀了一堆,最後還是忘光光,反而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典型人物的功蹟與先人的篳路藍縷歷史,居然十分陌生。日前,電視上談到蔣渭水,孩子問我其為何人,我為之當場語塞,因為真的無法娓娓道其生平事蹟與貢獻。我在台灣這塊土地土生土長半世紀以上,慚愧的是,還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先聖先賢;就因為從小到大,教科書和老師們從不就近取材、貼近觀照,反而一再要我們眺望與追思。我因此反思,與其強調孩子們琅琅讀經卻不知其所以然,不如用生動的故事,反觀回照台灣史上,美麗的山川與風流人物。

讀經當然有需要,讀台灣史尤其必要,史蹟斑斑可以垂鑑,如果讀經可以知書達禮,讀史就能凝聚向心、促進認同、形成共識。中華民國在台灣,迄今統獨紛爭不已,其癥結所在,會不會是因為台灣史久被埋沒所造成?

愛台灣不能空口說白話,體察先人為這塊土地的奉獻犧牲,品味前人走過的足跡與汗水,如此深刻認知、充分理解才有真愛。喝台灣水、吃台灣米的人們啊,是該好好讀台灣史了吧!(作者為備役上校,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