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不要變神豬

■張國城

張國城

在陳水扁總統元旦講話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之後,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隨即補充指出,中國圖謀在二○二○年解決台灣。

兩岸關係和台灣其他對外關係所根本性不同在於中國有解決台灣的圖謀。因此北京一切緩和的手段和合作的行為,只有為這個目標服務多少的問題,沒有是不是為此目標服務的問題。

中國之所以圖謀解決台灣,除了主觀上不容許台灣擁有獨立主權,必須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情結以外,也在於台灣本身出現若干足以令中國得以解決台灣問題的「契機」。

這些契機首先是經貿的嚴重依賴和盲目信心。八十年代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幾乎佔順差的一半,當時無論學界還是輿論,無不認為這一問題需要解決;今天台灣對中外貿順差、和投資中國的金額在比例上已經高居全球第一,採取應有的作為分散風險是應該的。姑且不論中國有對台灣(或中華民國)主權和安全上的嚴重威脅,光就這種極端集中的情形,不管是集中於哪一個國家,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該採取行動。因為經營管理的ABC就是要分散風險,任何國家的經濟都不可能永遠一枝獨秀,也不可能永遠不受景氣影響,而資金大幅外流造成的國內勞工失業更是政府必須正視且解決的問題。但是台灣的媒體和政治人物卻完全無視於此,只要積極開放而不要有效管理。

事實上,去年亞洲主要股市只有中國逆勢獨跌,一般來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但中國股市滬指去年連續兩年下跌,七月還觸及八年來的新低,在外界一片對中看好的情況下,這種下跌可以排除心理因素。所以不是代表中國經濟成長有問題,就是代表中國的金融體系有問題,兩者至少存在一項。

敵我意識的急速溶解是過度開放的第二大問題。開放容易讓人覺得關係改善,但是任何政府都無法一方面告訴國民,或讓國民感覺我們與另一個國家的關係正在改善,另一方面又要告訴國民我們需要強化對這個國家的防備。因此軍購案的失敗乃是必然,縱使成功,敵我意識的溶解更不是任何先進裝備所可以彌補的。

台灣對中國而言,好比迎神建醮的神豬,雖然主人給牠吹冷氣、吃補品,種種「善意」,最後還是要宰殺的。而在宰殺之前,神豬通常吃到無法站立,好比目前對中經貿依賴的泥淖讓台灣經濟翻身困難一樣。等到節慶來到,就是宰殺神豬之時,神豬和主人的關係不是寵物豬和主人的關係,不存在所謂雙贏。邱義仁的話對台灣而言,正是最重要的暮鼓晨鐘。

(作者為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