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何謂本土化戲劇?

■梁志鳴

新聞局研議黃金時段禁播外來劇的爭議來源之一,是國人對於媒體的本土化存有不同的理解,一種常被誤解、過分簡化的界定,是將本土化等同於「台語劇、鄉土劇」。

事實上,真正的本土化意涵是在於「重現這塊土地上真實的聲音」,台語劇、鄉土劇誠然滿足了某部分收視群的需求,卻不是本土化的全部,反而公共電視台所製播的各種高品質戲劇,例如「大醫院小醫生」、講述霧社事件的「風中緋櫻」,或是連加恩故事「45度C的天空下」,就是在台灣的土地上講述你我生命的故事,何嘗不都是本土化戲劇的精品呢?如果我們細細地品味,那麼,創造浪漫,甚至體現青少年次文化的偶像劇,又何嘗不也是道地的Local呢?

如果能夠這樣看待本土化,就不會認為本土化會導致鎖國,本土化的卑微願望,只是讓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能夠有充分的機會,透過電視媒體,以戲劇藝術的方式為其生命發聲,事實上,本土化的真正訴求,根本就是多元化!一個真正追求多元化的社會,享受著文化的衝擊,從其中獲取社會的活力,又怎麼會想要自鎖其國呢?

作為一個政策,黃金時段禁播外來劇事實上是可受公評的,拋出此一議題在正常國家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就因為台灣是如此一個意識形態彼此格格不入的社會,姚局長,乃至其他政府官員,應該被合理地期待能夠對於這類事務具有更高的政治敏感度,被期待能夠在拋出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議題之前,先思考可能的批評,進而強化論述的深度,然後在研擬好相關配套後,一次清楚地將政策說清楚、講明白,以降低問題的複雜性。

在這次的事件中,黃金時段禁播外來劇其實只處理了問題的一半,另一半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台灣本土戲劇的素質?這才是治本之道,也才是回應鎖國批評最有力的主張,姚局長應該知道,但是為什麼不說清楚?政府提升台灣戲劇水準的方案在何處?黃金時段禁播外來劇後,我們又會看到什麼樣的節目?(作者畢業於台大國發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