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調高老農津貼 是基本社會正義

◎ 吳明敏

經過朝野之間一番角力,民進黨立院黨團提案,要將老農津貼從每月六千元提高到七千元,國民黨礙於選舉壓力,不再從程序委員會阻擋本案,而是排入院會議程,並同意逕付二讀。

二○○八年大選之前,馬總統承諾「執政後四年,每戶農家所得破百萬元」,馬總統表示,他執政後,在經濟成長率六%的帶動下,每戶農家的「非農業所得」可以快速成長,加上積極推動高附加價值農業,將使得每戶農家的「農業所得」穩定成長,預計民國一○一年時,每戶農家所得將可順利突破百萬元。三年後檢驗這段承諾,發現「攏係假」!

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二○一○年平均每戶農家所得八十八萬四五四七元,比二○○六年的九十四萬一一六○元減少五萬六六一三元(六.○二%)。如果將通貨膨脹計入,以二○○六年為基期,二○一○年每戶農家實質所得僅八十三萬八五九二元,比二○○六年足足少了十萬二五六八元(十.九%)。馬總統「讓農家所得突破百萬」的承諾不僅跳票,農家所得之中,不管是農業收入還是農業外收入,全部減少!

農家的農業所得從二○○六年十九萬五一三七元降至二○一○年的十八萬二一六○元,減少一萬二九七七元(六.六五%)、計入通貨膨脹則農業實質所得減少二萬二四四一元(十一.五%)。農業外所得從二○○六年七十四萬六○二二元降低至二○一○年七十萬二三八七元,減少四萬三六三五元(五.八五%)、計入通貨膨脹因素則農業外實質所得減少八萬○一二六元(十.七四%)。

二○○八年馬總統競選時一再強調經濟成長率六%就會帶動農業外收入快速成長,進而達到「農家收入破百萬」目標,然而二○一○年經濟成長率十.八八%,農業外所得卻是僅增加一.七一%,可見經濟成長和非農業所得關係不大。

農業外所得約佔農家收入的八成,農家的農業外收入和經濟成長幾近完全脫鉤,這也是「經濟無感復甦」的根源。六十五歲以上農民的農家年收入不僅沒有百萬元,甚至僅只四十九萬元,農民六十五歲以上才有資格領取老農津貼,老農津貼調整為七千元,就和軍公教薪水依通貨膨脹調整一樣,不是政策補貼加碼,而是因應農家實質收入減少,為老農支撐最低生活水平。說穿了,就是實現最卑微的社會公平性!

(作者為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