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烏克蘭教訓:積極管理之必要

■ 吳志中

元月一日,俄羅斯決定在嚴寒的冬天對烏克蘭斷絕天然氣的能源供應。一直希望調停的歐洲各國立即深受其害,並且再度表示,強烈希望俄羅斯與烏克蘭可以達成和解,以免整個歐洲地區的生活安全與經濟發展受到這一次危機的影響。

這一次的危機,起因於烏克蘭一直享受低於市價的俄羅斯能源,然而卻又於二○○四年冬天發生橘色革命選出一位親西方的總統,進而逐漸採取遠離俄羅斯的政策。俄羅斯因此決定採用嚴厲的能源政策,企圖影響烏克蘭不要脫離俄羅斯的影響勢力範圍。

其實,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能源衝突,對俄國總統普廷的形象並不利。俄國是今年七大工業國加俄羅斯高峰會議的主辦國,而且俄國想要處理的主要議題,就是能源安全政策。

其次,西歐有二十五%的天然氣是靠俄羅斯供應,其中八十%的天然氣都必須經過烏克蘭的領土。因此,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自然也影響到俄羅斯對西歐的能源供應,而且是在冬天最冷的季節。也因為如此,烏克蘭僅僅撐了三天,最後終於妥協,於一月四日決定接受俄羅斯所制訂的價格,逐步讓天然氣漲價,從五十美元漲到二百三十美元,向市價趨近。

從台灣觀點而言,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正好證明過度依賴一個有地緣政治衝突國家,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是非常具體的。其二,烏克蘭雖然有其地緣政治上的必然重要性,因為西歐強權的能源都必須經過烏克蘭,然而俄羅斯在考慮了其接掌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議所必須建立的國際形象,以及其與西歐國家的緊密能源經濟關係之後,仍然毅然決然斷絕對烏克蘭的能源供應,也就是說,國際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仍然可以被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所犧牲。

在東亞,台灣在經濟上愈來愈依賴中國,台灣也有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因為日本有八十五%以上的原料能源經過台灣所控制的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然而,台灣如果不好好積極管理其逐漸傾向中國的經濟貿易政策,面對越來越民族主義的中國霸權,危機的爆發就在可見的未來。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