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歐巴馬的刺激就業方案值得台灣借鏡

在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搖搖欲墜,以及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全球股災隱然成形之際,備受期待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刺激就業方案終於出爐。這個金額高達四四七○億美元的方案,包括勞工與企業減稅、擴大基礎建設支出、州政府與地方政府補貼等措施,係以減稅與擴大公共支出為主,雖然反應兩極化,但產官學肯定多於否定,然而從歐美股市重挫看來,市場顯然並不看好它可能產生的效果。

我們跟多數人一樣,認為歐巴馬的就業方案,已經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誠然,美國政黨爭鬥日趨惡質化,使歐巴馬此一振興方案照章通過的可能性不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對此即非常悲觀,不過也讚賞方案的內容,將可大幅降低失業率。事實上,歐巴馬的方案,除了減稅(這顯然是在向共和黨示好妥協),更著重於擴大基礎建設,以及補貼地方政府的教師薪資、學校更新。亦即它其實是以擴大公共支出,推動基礎建設為主要目的,相較於之前以貨幣寬鬆政策為主,直接對市場挹注資金,應更能刺激疲弱的經濟。

平實而論,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全球重要國家救市的主要做法,就是採取貨幣寬鬆政策,乃是開動印鈔機,直接將資金注入金融體系,以化解迫在眉睫的系統性與流動性危機。這種方法確實讓命在旦夕的病人保住呼吸,但是仍不足以將全球經濟推出加護病房。尤其,向市場注資的做法,產生許多重大後遺症。一則,華爾街的大銀行是釀成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但美國政府卻以「大到不能倒」為由對其紓困,等於是以全國納稅人來承擔這些金融巨獸的過錯,事後不但幾乎沒有人受到懲罰,甚至多數鑄下大錯者還拿到優渥的離職金,於墜機前分到了黃金降落傘。此舉無法改變華爾街以高倍數槓桿操作風險性資產,只圖龐大短期利潤的短視做法,讓金融體系仍然處於高度不安定的狀態。

其次,寬鬆貨幣創造了高流動性,降低資金成本,固然消除了系統性與流動性危機,但因民眾依然缺乏信心,因此擴大儲蓄,減少支出,使得消費需求疲弱,再加上多數企業仍在修補金融海嘯時受創的資產負債表,即便有錢也不敢增加投資。因此,氾濫成災的資金並未流入實體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反而進入房市、股市、商品市場,大肆炒作,名為避險保值,實際上卻創造了一個個資產價格瘋狂飆漲的泡沫。於是產生了一個矛盾、畸形的現象:一方面市場並不缺乏資金,但政府仍一味採取量化寬鬆措施,造成資產價格在資金大潮推動下瘋狂飆漲,金融市場成了投機者的天堂,而通膨惡化,卻使人民的痛苦指數劇增;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卻因投資信心不足,疲弱不振,無法增加就業機會與民眾的實質所得,加劇了貧富差距。而一個低溫的實體經濟與一個高熱的資產泡沫同時存在,猶如水火同源的經濟奇觀,也隱然在醞釀一場末日博士羅比尼口中的完美風暴。

由此觀之,若繼續採取貨幣政策手段,由政府扮演最後放款人的角色,所可發揮的功效已到了極限,此際改以財政手段,擴大公共支出,推動各項基礎建設,由政府扮演創造需求的角色,回到凱因斯的路線上,或許能從全球經濟困境中突圍。當然,當前各國政府普遍陷在高負債與財政赤字泥淖中,加上政治的無效率,任何擴大財政支出的做法,將冒著被貼上敗家子、債留子孫標籤的惡名,恐怕難以兌現。不過,歐巴馬以創造就業機會為目標的政策方向,仍然值得台灣的執政者學習。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