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共識VS.中國共識

台灣的「國家」觀糾葛在台灣與中國的差異認同裡。從「中國」走向「台灣」是歷史發展的形勢。民主化以後的台灣,面對中國國民黨挾持殘餘、虛構、他者的「中華民國」,這樣的歷史發展既是自覺,也是自救。

台灣人民曾經給中國國民黨失去政權後再執政機會。因為深信政黨輪替的民主政治原理,也因為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的「愛台灣」、「拚經濟」口號。他在爭取選票時,說了如果他做不好,也同意接受政黨輪替的民主考驗。

但,馬英九復辟了中國國民黨政權後,顯然不想善了。在他笑臉背後的邪惡一面是聯中制台,從反共愛國陣線聯盟成員而轉向事事以中國共產黨為馬首。虛擬的「九二共識」就是馬英九體制的幌子。併合其「不統、不獨、不武」的否定式虛張口號,讓人無法想像台灣國家的未來。

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既是馬英九政權的考驗,更是台灣的挑戰。對於中國國民黨來說,「中華民國」既是殘餘國家,只能算是殘餘權力與制度。能夠在一九四九年以後倖存於台灣延續迄今,已算世界奇蹟。但對於台灣,這是能否走向新生國家的重要一役。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台灣共識」,主張「當選總統後,會負責任透過公開與透明的民主程序,匯集國內包括各政黨共識,與中國進行互動、協商與對話,來面對中國崛起與台灣的挑戰。」這種基於民主機制的政治主張與中國國民黨馬英九反民主的「中國共識」恰成高反差的對比。

馬英九以莫須有的「九二共識」,亦即「中國共識」逼迫台灣與共謀皮。而虛構的一中各表,凸顯他與中國國民黨的他者立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承認「中華民國」為國家形勢裡,「中國共識」無異國家落日條款,讓台灣成為「中華民國」的陪葬品。

以「台灣共識」共同在民主化條件下重建一個新國家?還是在「中國共識」下,接受國共專擅程序,將「中華民國」置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應該會作出選擇,自我拯救,以確保民主化的意義與價值。(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