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好在有選舉!

過去,台灣的選舉是否太過頻繁,造成社會過度動員,意見對立撕裂,不利社會整合,經常成為政學界檢討的議題,但是最近在台灣,想必有不少人會衷心吶喊:選舉萬歲!為什麼會有這種認知的轉變?因為過去三年多,台灣的多元民意被當政者徹底忽視省略,甚至棄若敝屣,但是現在選舉快到了,人民的感受與意見突然受到了主政者的注意,儘管大家都知道其目的是為了選票,其行為是在騙票,但是政策總是做了修正,大家仍然忍不住讚嘆一句:好在有選舉。

這幾天的這個路線大逆轉是,國際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網路版「科學內幕(Science Insider)」,刊載了一篇專文,文中大爆中國學者饒毅,最近要求共同發表學術論文的台灣清大教授江安世,通訊地名必須改為「中國台灣(Taiwan, China)」,饒毅甚至寫信給我們的國科會,要求放棄「Taiwan」或「Taiwan, R.O.C」政策,否則將阻礙兩岸繼續學術合作。這則消息在國內見報後,引起軒然大波,由於時值選舉敏感時刻,教育部與國科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對外宣布:台灣學者在國際期刊發表的論文如果掛名「China」或「Taiwan, China」,一概不予承認,也無法用於求職、升等、計畫申請,這個處置不但明快,末了還強調了一個理由是「為了維護主權」,真是讓不少人跌破了眼鏡。

教育部與國科會這麼做,大家當然應該給他們鼓掌,但是也不得不詢問,這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還是永久不變的政策?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懷疑?因為,這完全違背了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馬英九總統的「一個中國」史觀與「九二共識」主張。除非執政的國民黨接著再宣布未來要大幅度修憲並且放棄「九二共識」,否則發表論文必須正名的規定就只是暫時的選舉操作,選後馬英九若得以連任,肯定會立刻偃旗息鼓、取消不算。

這個原因很簡單,中國學者建議雙方「各讓一步」,中國去掉「P.R」台灣去掉「R.O」,大家都稱「China」,按照馬英九自二○○八年以來的所作所為,這有什麼不對?這不是真正落實了所謂的「互不否認」嗎?馬英九自己說,根據現行「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兩岸關係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後來又逼全國人民非要接受「九二共識」,承認中華民國就是中國不可,甚至才剛不久,當中國威脅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一切的交流基礎都將不復存在時,國民黨與共產黨是怎麼聯手恐嚇台灣選民的?現在中國學者要在論文署名時稱一個是中國北京、一個是中國台灣,國民黨與馬英九應該稱心如意了,怎麼教育部又宣布將不承認這類著作的學術成就?相信國民黨與支持馬英九的學者們倘若聯合起來,控告教育部此舉違憲、違背馬英九路線,絕對是有所本,不是無理取鬧。

過去有人講:政治就是一場高明的騙術,不少政客跳出來駁斥以自清,但是政客卻總是依賴騙術在要選票、求生存。我們肯定教育部與國科會這次的斷然釐清,既然在國際發表的論文不准自稱「China」或「Taiwan, China」,那麼馬英九自己就不該再提「九二共識」,並且應該宣布政府部門今後也不准自稱「China」或「Taiwan, China」,假使國民黨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擺明這是兩回事,則大家就知道這是「狼來了」,馬政府是「放羊的孩子」,又在騙人了。固然,好在有選舉,但若因此原諒一時,當選舉結束後,大家又該怎麼辦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