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以、英兩國暴亂 馬政府要引以為鑑

國際間最近有幾件大事,非常顛覆傳統的觀念,過去,多數人以為群眾示威抗議甚至暴動,是第三世界政經落後國家的專利,先進國家的國民採取激烈反社會手段進行抗爭的必要性,相對薄弱許多。現在,這個偏見必須修正了。這個月,先是以色列爆發了號稱有三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物價房價高漲,接著,英國倫敦甚至出現了更激烈的警民衝突暴力事件,起因則指向弱勢階層的積怨不解因而社會為之失控。

這兩個事例,與稍早之前因突尼西亞反政府示威而起的茉莉花革命浪潮在性質上不同,更與九○年代的「蘇東波」效應在本質上相異。以色列的民眾集會抗議,散布在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等好幾個城市,這些為數驚人的民眾舉起標語抗議政府無力處理高房價、高物價、高稅負等問題,已經讓人民的生活陷於極大的壓力。我們如果光看以色列的經濟成長,肯定難以理解,因為自二○○四年以來,以色列一直保有四.三%左右的成長水準,失業率也持續下降,近期的數據是六%。但是,今年六月,以色列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四.二%,超過政府所設定的三%警戒線,高張的民怨正是因此而起。

以色列的情況之所以不能等閒視之,除了這次抗議的規模之大為數十年來所僅見,同時示威民眾已在各市中心埋鍋造飯,頗有長期抗戰的打算,明確要求政府採取措施控制通貨膨脹,逼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承諾要在九月提出具體且有效的作為,否則政權危矣。

倫敦的現象更讓國際為之意外,導火線是八月四日英國警方射殺了一名二十九歲男子,這名男子留下了四名子女,因而引發了社會弱勢階級的抗議,示威從倫敦北部托登罕地區開始,這是英格蘭最貧窮的地區之一,而後蔓延到其他地區,原本是和平遊行,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縱火、打劫的暴亂,到十日已逾四天仍然未能解除危機,成為全國性的混亂,甚至公務員可能成為被鎖定攻擊的對象。

從各種指標看,英國絕對是先進國家,為什麼也會失控?我們看到英國保守黨與工黨相互批評的內容,工黨罵執政的保守黨大幅刪減社會福利預算,造成社會邊緣人無以為繼,必須鋌而走險,保守黨則認為工黨一再主張擴大社福適用對象,造成預算捉襟見肘才是元凶,顯然,英國的問題與以色列略有區別,但是同樣都指向了政府的存在如果不能為人民解決最起碼的生存問題,不論對象是中產階級或是基層人民,這個社會都會出亂子,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關注國際的動態,在於在全球化的時代,現象經常是連動的,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以色列、英國面臨的挑戰,哪個國家沒有?相差只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在台灣,政府依舊迷信追求經濟成長是一回事,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早非如此,政府談復甦,多數民眾認為「無感」,政府講數字成長,人民要求的是實質所得增加,政府強調對中出口暢旺,大家看到就業機會流失、貧富差距擴大,何以致之?有沒有犯了以色列、甚至英國政府同樣的錯誤與盲點?

台灣的民族性溫和,未必一定會揭竿而起,但是台灣具有民主體制,可以透過選票表達意見,而現在正值選舉時刻,一點風吹草動都足以令政權垮台,如何拆解可能存在於社會各階層的引信?是否能夠提出符合大多數民眾福祉的短期措施與中長期方案?在在都需要領導人的正確判讀與團隊的執行效率,這次參選的所有總統候選人要較量的,這絕對是極為關鍵的重要議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