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種族歧視vs.種族啟示

◎ 張介英

我跟臺灣好友到巴塞隆納自助旅行,在學生旅社登記入房時,服務人員態度不是很好。我的朋友小聲地跟我說:「誒,他有種族歧視!」我沒什麼搭理。洗完澡,我刻意跑去小小的前廳,觀察其他國家、人種登記入房的情況。那位服務人員一樣不耐煩,我的結論是:「他沒有種族歧視。」

我跟一位大陸好友在波士頓酒吧點酒,他主動提議去吧臺先買第一輪酒;等了近10分鐘,他空手回來,生氣地跟我說:「那個酒保歧視亞洲人,我站在吧臺好久,他都不理我。」如果我朋友真的被欺負,我是會去理論的。我獨自跑去吧臺,把手舉在半空,面帶微笑,那個酒保就過來了。我用英文先說:「你好嗎?」他說:「很好,謝謝。你呢?」我說:「很好,但是如果能給我兩杯紅酒,我會更開心。」他笑著倒酒,我付錢。我的結論是:「這個酒保沒有歧視亞洲人。」

我博士畢業典禮,媽媽飛到倫敦,媽媽英文程度只夠基本的打招呼;這是她活到60歲第一次出國,緊張得很。我陪她玩遍倫敦,有時她會在傍晚自己跑出去旅館附近一個人散散步。這個出國的經驗讓她很開心,也大開眼界。回到臺灣,媽媽的友人問她:「誒,妳有沒有遇到種族歧視啊?」她還真的努力回想,然後回答:「沒有耶。」

我大學在歐洲自助旅行,在冬天的阿姆斯特丹,護照、錢包等都被偷走,逼得我不得不多留一個月,補辦證件。念碩士、博士時(當時還需要申根簽證),有一次我從倫敦飛往波士頓,中間在冰島的雷克雅維克轉機,我只有英美簽證,殊不知在冰島轉機要申根簽證。我被機場警察帶到機場警察局,他們盤問,我還是面帶微笑,把所有證件給他們看,並且表示道歉,的確「是我疏忽了」。溝通後,他們放行,最後反而還跟我道歉,覺得耽誤我許多時間,並護送我到候機室。但我倒是在倫敦被一個黑人小孩搶劫過,威脅要刺死我,把我推倒在地,搶走我重要物品,我右半身血流不止;第二天我去警局報案,過程縝密。這些只是我求學、旅遊經驗種種故事的冰山一角,但我從來不覺得我被「種族歧視」過。

我要強調,我不是說,這個世界沒有「種族歧視」的問題。但是,以我在國外讀書、旅遊的眾多經驗來看,我觀察到很多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假思索就把事情歸咎於「種族歧視」、「看不起亞洲人」;這種「方便的藉口」似乎有點太狹隘了。

回到亞洲,政客搞「族群分裂」,民眾分南部人、北部人、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等。在國內,從不覺得「族群分裂」某方面就等於「變相的種族歧視」;一到國外,不小心被一個白人無心地在地鐵車廂裏擠到,就說是「種族歧視」,內心特別脆弱。

勇敢起來,心胸放大,即使真的發生「種族歧視」,清楚分辨、明快處理,就當做「種族啟示」。(作者為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榮譽資深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