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英九連任路上的一顆「未爆彈」

台北市長郝龍斌原本將在今天布達一項重要的新人事,由新生高弊案中列為被告的前秘書長楊錫安出任第三位新增設的副市長,這項人事安排直到週日,郝楊二人在面對外界的高度質疑,皆「任怨任謗」、堅持以就,然而昨天突然情況急轉直下,楊錫安主動表示婉拒出任新職,郝市長也勉予同意,暫時平息了一起政治風暴。但是,郝市府的行事作風,對執政黨所造成的傷害,已經覆水難收。

郝龍斌於七月二十八日欽點楊錫安出任副市長,此舉之所以受到社會大眾的矚目,係因台北地檢署雖然在今年一月以查無積極證據為由將楊錫安不起訴處分,但是檢方仍直指其「涉有行政違失」,並且已將新工處長等市府官員起訴,楊錫安最低限度亦有督導不周之責,在此情況下,郝市長仍決定自行「相信」楊的清白,稍早執意如期布達,這個決策的背後,非常耐人尋味,足見郝楊二人的關係非比尋常。

對於郝龍斌而言,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市議會朝野議員為之譁然之際,台灣高檢署新近認為全案偵查不完備,已發回北檢續查,這個動作猶如甩了郝市府一巴掌。高檢署指出的諸多疑點,包括新生高在第六次投標前,工信工程負責人寫給楊錫安的電子郵件,主張國際物材漲價,必須提高到十八億五千餘萬元才是合理價位,這個數字竟與最後得標價相同,何以如此湊巧?又為什麼其他競標的廠商不思反映成本,反而全都調降了投標金?而且,金額高達十多億的工程竟由新工處長即可決定,上面長官不知道,下面基層未經手,承辦人員可以一手遮天,不符一般公家機關的處理流程,因此要求北檢進一步清查,不宜斷然結案。

高檢署舉出的質疑,不合理之處確實非常明顯,北檢當初找不到證據,可能有各種主客觀因素使然,時間延宕至今,如果有弊,關鍵證據還在不在?可能都是極大的變數,但若北檢連最起碼的問號都無法釋疑就要結案,高檢署也默不作聲,本案如果真有「藏鏡人」,不就更加有恃無恐。

本案峰迴路轉的過程中,最受外界詬病的是:去年五都選舉投票前,楊錫安遭北檢改列被告並限制出境,郝市府立刻將其改調十二職等技監;現在選舉結束了,楊錫安已經被高檢署證實依舊是被告身分,不久亦將以圖利罪嫌再度被傳喚說明,但郝市府一度卻堅持不計毀譽,升官照舊,這顯然是兩個標準。

選前與選後的態度差別這麼大,與郝龍斌暫時不用選舉因此沒在怕,可能有關,但問題是:馬英九正準備要選舉,最近廉政署才成立運作,馬辦剛掛起廉能的文宣看板,台北市卻在態度上展現曖昧,任令流言在首都流竄散佈,而非堅壁清野,與一切灰色地帶劃清界線,這種處理方式,就像之前寧錯不改、搞到天下大亂的北北基聯測,頗有異曲同工之效。

馬英九現在並不是嫌票太多的局面,楊錫安一夜之間突然婉拒新職,有沒有來自國民黨更高層的暗示?如果明年沒有總統大選,郝龍斌還會不會准辭?外界均不得而知,但是郝市府這支團隊恐怕隨時都可能成為馬英九爭取連任之途的一顆難以預料的未爆彈,恐怕會令國民黨的操盤手輾轉反側。

因為,北檢針對新生高弊案重新分案再行偵辦後,這條司法線頭不但牽動著郝市府的清白,也將牽動著曾經力挺郝市府的馬政府選情。目前呈現於眾的案情,事非單純,有必要深入釐清。包括:檢方認定楊錫安曾私下找二家業者邀標,這是為什麼?工信公司為什麼要寄電子郵件給楊錫安?楊收到電子郵件後,又為什麼要轉給新工處長黃錫薰?這像是毫不知情、毫無介入的情節嗎?

司法的歸司法,外界不便多所臆測,但本案已經很清楚的告訴大家:如果沒有選舉,政客是可怖的,既然這些政客已經亮了相,你我手中的這張票還能不慎重選擇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