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痛心之餘,醫學教育該如何改進?

■黃燦龍

受虐女童邱小妹事件,發展至今案情一波數起,影響社會大眾及醫界至深。這事件引發的相關家暴受虐童、轉診緊急連絡制度、醫療看病態度及醫德誠信等問題,將會陸續接受社會各界及相關單位的一再檢討。這些問題也許只是冰山的一角,尤其是醫德及誠信所引發的社會大眾對醫師們的信心危機,更令我們心痛。然而在痛心之餘,如果能讓相關人士及單位痛定思痛地來思考改進,也許是「危機就是轉機」。

本次事件的相關醫師已受到懲處,然而事件背後相關制度的改進及醫學倫理道德教育的檢討才是重點,也才能避免此類事件再發生。身為醫學教育界的一員,面對每年踏入醫學系的新生,我們深信每位老師都是戰戰兢兢的挑起重任,希望七年後的畢業生均能符合社會大眾心目中的良醫。我們也許並不能期望每位學生均能秉持著理想去行醫,但也不希望任何一位醫學畢業生有太離譜的表現。一位醫學生的成長至獨立成熟的主治醫師約需十二、三年,在這過程中,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他們未來的行醫表現。除了同學、家庭、社會媒體及師長之外,在校時間約有四至五年,另有將近七、八年的時間是在教學或訓練醫院中一點一滴地學習成熟。在這期間,除了醫學知識的學習之外,高標準的醫學倫理、醫病關係及誠信道德等也均是師長們一再的要求。然而,現今社會大眾所見的是,卻一再發生有醫師不能符合這些行醫必備條件最低要求的憾事,因此我們更應思考未來如何做才能避免及改進。

醫學生的聰明才智是眾所公認的,他們的本性也絕大多數是善良的,但是為何會有醫師的行為出現如此重大的瑕疵?我們相信,他們所接觸的環境、制度及學長、師長們均有相關的責任。試想如果這社會的環境是十分功利的,難免會有部份醫師無法堅持過去所學的理想而趨向功利;如果他們服務的醫療單位或制度不合理,難免會有部份醫師會在此不合理的制度夾縫中為求生存而無法堅持理想,甚至積非成是地作出違反醫德誠信的行為;如果他們所接觸的主管、學長也有不良或錯誤的示範,更難免會有部份醫師因而有樣學樣地表現出讓病人、家屬或社會大眾失望的行為。

醫學生們在學時,為交報告而有不良的抄襲、為了求得好成績而舞弊、為某種錯誤而圓謊,這些行為如果師長及校方不能及時給予明確而斷然的處分,將會令其積非成是地日後作出更令人痛心的事;相同地,年輕醫師們在訓練醫院中,為應付上級而不實事求是、為節省體力而不確實看病人、為了病歷查核而記錄不實等,這些行為如果不被糾正,也將會令其積非成是而自視為合理。然而,「並非沒有好學生,而是只有懶惰的師長」,這些教育的責任應是在師長的監督不周或是錯誤的示範。如果我們不作此方面的改善,而是一味要求健保給付與待遇的增加,這些憾事仍是會層出不窮的。

「視病如親」及「謹守醫德」是我們對醫學生及年輕醫師一再的要求,雖然無法令所有的醫學後輩長久遵循此理想,但是該做的事就必須永遠的堅持與努力。因此,我們沉痛的呼籲,醫學的教育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任何可以影響醫學生成長的師長們均有責任去督導他們,給予好的示範與啟發、高標準的醫德要求及反覆的檢驗。我們相信唯有靠大家的努力,才能塑造出良好的醫德風氣及提升未來年輕醫師的素質,而讓社會大眾重拾對醫界的信心。(作者黃燦龍╱長庚大學醫學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