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醫病關係惡化的深沉感慨 是誰讓人醫變獸醫

◎ 蔡文

獸醫與人醫最大的不同,在於治療對象的不同,就像婦產科醫師與小兒科醫師最大的不同也是治療對象的不同。至於當醫師所必須具備的醫學知識與臨床技術,雖然隨著次專業領域而有所不同,但是核心知識及技術則並無兩樣;當醫師所必須具備的品德、愛心、耐心、同理心與容忍心則並無不同。

近年來醫病關係逐漸緊張與惡化,病人往往因為治療結果不理想而怪罪醫師,沒有體認到醫療具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以及極限,因此導致醫師普遍採取防衛性醫療,更使得醫病關係雪上加霜。

「醫師不是神」,這是每個醫師在向病患及家屬解釋醫療風險時最常講的一句話。其實,只要考試平均六十分就可以拿到醫師執照,容許犯錯四十%,醫師那會是神?

醫師很清楚自己不是神,但是也不能容許四十%的犯錯,所以積極的再教育、修習醫療品質、倫理學分、感染學分,甚至兩性議題相關學分,謀求改善醫療環境與醫病關係,在醫師的養成方面期望能「教、考、用」合一,國家醫師執照考試除了兩階段學科考試之外也擬加考臨床技能測驗(OSCE),更新執業執照或專科醫師執照時,要修滿一定的再教育學分與醫學倫理等各種學分,醫學會、醫師公會與許多的醫院也制定醫師的倫理宣言或倫理守則…。相較於其他的專業團體,醫師團體是相當的能自省與自律,也許做的不好或不夠好,但是至少在努力中。

可是醫病關係的惡化,不是醫師單方面的責任!醫師在急診室被惡言相向、恐嚇,甚至毆打,早已不是新聞。這雖然是少數,通常醫師也是選擇容忍,但是這種帶有獸性的行為,卻無形中使人醫變成獸醫了,因為治療的對象改變了。

此外,醫病關係的惡化,衛生主管機關、醫療政策的制定、健康保險的給付、媒體偏頗的報導等,也脫不了關係,這使得病人所得到的醫療品質,有時可能不如寵物或禽獸,這些都會間接地使人醫變獸醫。

所以醫病關係的改善,單靠醫師的努力是不夠的,情緒性的漫罵醫師是獸醫,就等同罵自己是禽獸,因為獸醫專業治療的對象不是人。

在此謹向獸醫師表達最大的敬意,因為治療動物要比治療人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容忍心,難多了!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教授暨主治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