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當然是要改變世界

◎ 黃天麟

署名「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的范疇先生六月二十五日在旺報「2012大選聚焦系列」發表一篇「過小日子?還是改變世界?」大作,他提問,「台灣領導人是想讓台灣一輩子在中國的陰影下過小日子,還是帶領台灣人民超過兩岸關係的糾纏來改變世界?」又說,若是前者,眼前就有一個好樣板──香港,台灣香港化就可以了。

筆者相當程度同意范氏的看法,即台灣的領導人應帶領人民超過兩岸關係並要有改變世界的宏圖,並完全同意范氏的另一論點,「中國的未來將影響世界的未來,而台灣的存在有朝一日可以影響中國大陸的未來」。對於後者,筆者早在「台灣是中國經建軟體的教父」一文〈去年10月18日自由廣場〉就已指出,「1979年中國之所以有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路線,啟發於台灣的經濟奇蹟。台灣在中國的經建中也經常提供了現存的規範與嘗試錯誤的經驗,過去如此,將來也會」,恰與范先生所指「台灣的存在是中國未來的參照物」不謀而合。

換言之,如果台灣不想過如香港的小日子〈范氏所指〉,而有影響中國從而改變世界的大志,即「台灣之持續存在」是先決而必要之條件。也就是,「如何不使台灣變成中國之一省,保持台灣主權完整與經濟之自主性與繁榮」,是將來及現在台灣領導人之職責也是條件。基此,筆者奉勸范疇先生趕快加入小英之行列,因小英的「透過世界走向中國」,是防範台灣不被中國吞食成為一省的正確路線,使台灣能在「存在」中繼續影響中國,造福13億中國的人民。

是以,筆者要提醒范先生,小英「透過世界走向中國」的路線,與馬氏路線〈透過中國走向世界〉兩者,絕不是「先吃菜後喝湯還是先喝湯後吃菜」的問題,而是一個「要營養餐或是要塑化劑餐」的問題,前者會使身體健康,後者必使壯男衰竭。何以會有如此不同的效應?原因非常簡單明顯,正如范先生所指,「台灣的人口是中國的1/60面積1%〈註:正確是0.38%即1/267〉」,大小過於懸殊,我們必須務實承擔這一現實。亦即兩岸關係不能一廂情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與中國結合焉能影響中國」的作法,只是暴虎憑河之勇,不足為訓。先試水溫與世界結合,方能防範克魯曼(Paul Krugman)所言的「hub-spoke」效應〈即「中樞──邊陲」效應〉對台灣之傷害,亦方能確保台灣之「存在」,與中國建立可長可久的經貿文化關係。

英國文豪蕭伯納說得對,「基於現實勢力不可能產生創新突破」,基此,我們誠摯地期望亦祝福小英能跳脫現實的傾中勢力,創出新的突破。(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