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12年國教 勿忘職教

◎ 林士清

技職教育主要的目標是培育經濟發展、產業進步的實用人才,在台灣經濟發展的年代,扮演過重要的推手。然而,技職教育卻成為「重要但不受重視的教育」,學生選讀學校,大多以高中、大學為優先,技職教育常常是學生不得已的「第二選擇」。

台灣技職教育的成果,可列為國際級的成就,但長年下來卻受國人忽略。自七十年代以來,台灣在「技術密集產業」被定調為主力產業後,教育體系的發展方向也隨之轉型,技職教育發展蔚為主流,技術學院的設置、專科教育的擴充,以及職業學校學生人數的增加,使得高中與高職學生的比數由原來的七:三提升至五:五,最後終至三:七,此種後期中等教育的比例為世界僅見,為台灣培養量多、質精的技術人才。

多元入學的改革方案及各地廣設學校,使得就學率提高,但中學生的考試壓力絲毫未減,反而在考試引導教學的力道更為加深,當前的國中基測題型比的是「完美考試」,對於資優生而言,比的不是誰學得比較多,而是誰忘得比較少,誰越能細心作答,減少大意失荊州的答錯機率,志願排名越能鞏固。學生在僵化的教學體制下反覆練習各種基礎題型,固然熟練,但不容易有創新學習的可能,試問下一個世代的競爭條件,比的是「熟練」,抑或「創新」?

上述困境九年國教所留下的遺憾,十二年國教不能誤解為九年國教的延伸,亦非要一步到位地將國中延續高中教育的強制性政策,推行十二年國教要有新思維,納入創新與實用的技職教育做中學的元素,可以糾正許多中等教育問題的怪象。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