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六四之台灣思維

◎ 卓冠廷

六月四日天安門事件二十二週年,由台灣數所大學學生組成的跨校「台灣學生促進中國民主化聯合工作小組」,當晚在自由廣場舉辦追悼晚會,大約五百人到場,共同為六四天安門事件默哀。儘管王丹教授仍認為,台灣年輕人對於中國人權及六四問題關心不足,但很明顯地,今年追悼晚會大部份的參與者為年輕人,而且是近年來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關懷中國人權,代表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人權是普世價值。然而,台灣大多數人雖然認同民主、人權為普世價值,但年輕人對於「轉型正義」落實的渴望並不強烈,這對於台灣的民主鞏固實為隱憂。

中研院研究員吳乃德曾多次表達對台灣轉型正義的看法,針對受害者部分,李登輝執政時期廣設二二八事件紀念碑和補償受害者,陸續成立「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和「戒嚴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來處理補償事宜,補償金額每人總共可獲得最多不超過新台幣六百萬。相較之下,年平均國民所得約為台灣三分之一的阿根廷,對喪生者的補償超過新台幣七百萬元。而白色恐怖時期被國民黨政府依叛亂罪沒收的財產,因法條限制,至今仍無法有任何補償。

台灣「轉型正義」過程,最弔詭的地方是知道受害者是誰,但是卻不想了解及追查加害者為何人。目前從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申請賠償,並且得到賠償的資料中,可以確定至少有一萬多人受害。雖然二○○六年的《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已經明確指出,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但除此之外,我們卻不知道還有哪些人應該對至少上萬件的政治迫害、人權侵害事件負責?

學者莊國榮曾說過,他在德國唸書時,有一次到郊區Dachau的納粹集中營參觀,遇到德國的老師帶著學生正在參訪;這在德國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有助於讓下一代記取教訓。

對照德國社會對納粹的反思,我們台灣卻選擇對威權漠視。六四追悼晚會後,看著母校政大後山的「蔣公銅像」仍然屹立不搖,我不免為台灣民主的未來擔憂了起來。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政大校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