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機關雖無語 總統有話說

■ 黃維幸

台北地院判決陳水扁總統 「柔性政變」說妨害連宋名譽。其最大的理由是 「總統」是機關,不得享有言論自由。

但是,總統固然是一種制度,一個機關,它也必須由人來做。機關不會做事;只有總統做為一個人才會做事。 總統做為一種制度,當然不會說話;只有總統做為一個人才會說話。因此,問題是總統做為 「人民」有沒有言論自由,不是 「機關」有沒有言論自由。這在邏輯上有什麼法官所說的「同一性論據」矛盾?

把總統當為制度來分析,原本無可厚非。但是,機關說原本是德日學者為分析方便的學說。將其抽象地亂套,不出笑話也難。

政治辯論不是靜態的制度分析,而是活生生的政治角色的互應與角力。就像司法審判不是做為一個機關來採證與判決,必然也是法官做為一個人在審判。一個著名的英國老判例,生動地記述律師趕到坐在已經啟動的火車的法官面前要求一個裁決,而法官也如其所請簽字裁定。又有好爬山的美國最高法院法官道格拉斯,在山頂上接受上氣不接下氣趕來的律師申請裁決的例子。法院在那裡?機關在那裡?法院這個機關不在法院大廈裡,而在法官這個人本身。同理,機關雖無語,總統有話說。

當然,總統言論也許不應享有絕對的豁免權;「柔性政變」 是不是「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都可以商量討論。但是認定總統絕對沒有就「公眾人物」及「公共事務」批評的權利,而且要自證所言為實。不僅與國人耳熟能詳的美國最高法院的「蘇利文」案 ( New York Times v. Sullivan)或「好色客」案 (Hustler Magazine v. Falwell)判若天壤 (「真實惡意」),連我們自己大法官會議釋字五○九號,不得被告自證無辜的精神都違反了。

問題的癥結在我們到底要有多寬的政治辯論尺度。依我看來,政治人物原都有對抹黑的高度自衛和忍受能力。對公共事務的言論限制,到頭來只會限制了選民政治判斷的信息。不當的政治言論的制裁是選民的政治制裁,不是法官的法律去勢。

(作者為世新大學法學教授、 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