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給李校長的一封信

◎ 陳乙棋

日前,李校長對於即將畢業的同學提出十四點建議,引起廣泛討論,其中內容包含社會上普遍對於台大同學的刻板印象。對於這被稱為「台大病」的刻板印象,究竟是台大學生好吃懶做、眼高手低,還是雇主無法容忍批判和異議,而把汙名化的枷鎖扣在台大學生身上呢?

筆者認為,在台灣的勞動環境惡劣,資方對於勞方充斥種種不合理的要求和待遇,「血汗勞工」、「血汗工廠」等現象在台灣社會屢見不鮮。弱勢的勞工往往只能任雇主予取予求,舉凡薪資協商、組工會等行為,都可能被雇主盯上,然後巧立名目懲處甚至開除。在校園中,連大學都會抱怨教授薪水太低招不到人或留不住好人才,難道剛畢業的同學就不能依自身能力要求合理的待遇?

可悲的是,身為全國首學之長的李校長,不僅沒有批判社會的風骨,反而帶頭呼籲學生要遵守業界「潛規則」,對於不合理的工時和待遇,要大家「吞下去」!這些職場上的「潛規則」,這些社會上的不公義,不正是我們應該批判的嗎?不正是我們應該試圖改變的嗎?我認為大學生應該作為社會的道德良知,對於社會種種的不公不義勇於提出諫言,如果連大學生都默不作聲,那如何期許社會能有所改變?

已故的傅斯年校長期勉學生「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指引著數十年來的台大人為真理而犧牲奉獻,而不是替壓迫來辯護。台大不僅集各方資源於一身,更擁有令人稱羨的學術底蘊,因此,台大應該作為社會改革的火車頭,怎麼能對不合理的「潛規則」默許,甚至頌揚呢?

期許有一天,我們能打破「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歪理,實現社會的公理與正義。(作者為台灣大學第23屆學生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