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語的明天

◎ 謝博光

有人說: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只要彼此能夠理解,使用哪一種語言沒有那麼重要,何必斤斤計較?他所不知道的是:語言是文化的根,語言消失了,文化也被拔除,連帶整個族群也失去存在的積極意義,尤其在執政者的有心操弄之下。

於是號稱有七成以上台語人口的台灣,一種隨時隨地可以看到的景象是:年輕的夫妻和父母說台語,轉個頭對孩子操起「國語」,然後老一輩再蹩腳的使用他們並不熟習的語言和第三代「溝通」。

以前說北台灣是華語的天下,現在則是舖天蓋地,連最有本土意識的南部也淪陷,台語變得岌岌可危。不僅年輕人不屑說台語,連年長的一輩也開始對「國語」朗朗上口,你必須見怪不怪,才不會被視為異類。

那些鄙夷父母從小所教的語言並把它視為洪水猛獸的人,有沒有想到他們認為「丟臉」的,其實是一種古老的語言。

青菜?是「請裁」啦!是「請你裁決」的那種謙虛與雍容有度,不是浮面的「隨便啦」的涵義。西北雨?正解是「夕暴雨」,一如字面,是黃昏時刻突如其來、又隨即消失無蹤的一陣雨。「唔知也」比起「不知道」哪裡難登大雅之堂?再看「斟酌」,是倒酒的動作,意思是要「留意」不要倒得太少或多到溢出來,兩者字面相較,其蘊含的意境高下立判。又:「妳要細膩喔」,比之「妳要小心喔」哪裡粗鄙了?

唯有不自甘暴殄天物,我們才有希望看到台語的明天!

(作者為退休人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