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民生路在哪?

■ 陳婷芳

財政部將針對國內農業合作社聯合社進行課稅,並且追溯八十九至九十三年之稅收。

台灣以農立國,農業為台灣經濟的一大支柱,雖然現今農業沒落、科技工業興起,但台灣的農民並沒有消失,「無米樂」這部紀錄片,顯示了台灣農民靠天吃飯的悲哀以及入不敷出的無奈,但這些人仍默默的在為台灣這片土地耕耘著,政府本著飲水思源的情懷,應當加以照護之。農聯社的工作主要是「代付轉收」功能,即向政府提出企劃爭取補助,再依基層的需求,將補助款項撥至各大合作農場,協助基層農民辦理農產品運銷、設備補助等工作,農民為實質受益者,等於是政府施政之推手,發揮照護基層農民之功用。但是財政部卻要針對補助款的部分對農聯社課稅,硬將這筆補助款視為該單位之「營利收入」,再對其課稅,如此,「補助款」的定義何在?

政府財政緊縮,農民也不好過,財政部理當針對高所得、高報酬率之階層,為何將矛頭指向生活業已困苦之農民,此種將補助款作為政府稅收的另一窗口的變相稅收做法,無疑是將基層農民逼上絕路。

(作者為國會助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